[发明专利]自动化点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6906.8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伟;雷正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1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点焊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TCO器件的自动化点焊设备。
背景技术
TCO连接片是电池电芯安全保护元器件,能较好地保护电池,当电池过热、过载时,能够安全、快速切断电芯供电,其组成一般包括TCO热敏元件、两个镍片,三者通过点焊连成一体。但是传统的TCO连接片点焊存在制程工艺人力资源需求大、产品的品质及良率波动较大、及生产成本高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点焊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点焊设备,其包括支撑框架、支撑于支撑框架上的支撑板,所述自动化点焊设备包括:
上料系统;
上料机械臂,其设置于所述上料系统的上方;
多工位转盘和若干点焊治具,所述若干点焊治具排布在所述多工位转盘上,所述点焊治具包括点焊台,所述点焊台上设置有与待焊接电子器件形状相匹配的加工槽;
自动点焊模块,其位于点焊治具的上方,其包括机箱和与所述机箱相连接的焊接头;
下料系统,其设置于多工位转盘的周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模块、第二上料模块、及第三上料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料模块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上料板、及设置在所述上料板上的滑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上料模块包括圆柱形的本体及开设于所述本体上方的上料口,所述第三上料模块以所述一条支撑框架为对称轴,与所述第二上料模块呈轴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点焊治具还包括基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基座和点焊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化点焊设备还包括点焊治具检测模块,其包括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架垂直连接的悬臂,及连接在所述悬臂上的检测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点焊治具检测模块位于所述多工位转盘的一侧,沿多工位转盘的旋转方向,所述若干点焊治具首先经过所述点焊治具检测模块,再经过所述上料机械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化点焊设备还包括内阻检测系统,其包括检测模块和记忆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系统包括良品下料模块和不良品下料模块,所述良品下料模块包括第一接收模块和良品下料机械臂,所述不良品下料模块包括第二接收模块和不良品下料机械臂,所述内阻检测系统、良品下料模块、及不良品下料模块位于所述多工位转盘的周侧,沿所述多工位转盘的旋转方向所述若干点焊治具依次经过所述内阻检测系统和下料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器件为TCO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自动化点焊设备实现了TCO器件的自动上料、自动焊接,且该设备生产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焊接的TCO器件精度和良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化点焊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TCO器件各部件焊接前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焊接完成的TCO器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上料模块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点焊治具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点焊治具检测模块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自动化点焊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化点焊设备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的自动化点焊机可用于电子器件的点焊加工,下面以TCO器件为例进行说明。
配合参照图2、3所示,图2为TCO器件各部件焊接前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焊接完成的TCO器件的示意图。TCO器件200包括大镍片20、小镍片21、及焊接大镍片20和小镍片21的TCO热敏元件22。
自动化点焊设备100包括支撑框架10,搁置于支撑框架10上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上设置有上料系统12。具体地,上料系统12包括第一上料模块121、第二上料模块122、及第三上料模块123。
如图4所示,为图1中第一上料模块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方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69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切割用夹具
- 下一篇:一种CIS产品的圆片级划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