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低IML产品成本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7821.3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8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榆;吴永生;胡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石狮市通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iml 产品 成本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降低IML产品成本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IML产品是指通过模内镶件注塑所形成的产品,一般来说,该IML产品200包括IML薄膜层210、印刷图案层以及塑料层220,由于该印刷图案层被夹在中间,故可以使产品防止表面被刮花,而且还可以长期保持鲜明不易褪色。
如图1、图1A和图1B所示,其为目前市场上的一种IML产品200,基于该产品应用上的要求,该塑料层220一般都包括核心区域221以及位于该核心区域周围而仅起支撑作用的周边区域222。
但是,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该塑料层220的成型都是采用一次注塑的方式,即该塑料层220往往都是按照核心区域221的加工制作标准而一次性加工成型出来,如此使得整个塑料层220以及IML产品具有加工成本高的缺陷。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IML产品成本较高的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IML产品成本的注塑模具,其采用分区注塑的方式,即让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分开进行注塑加工,从而解决现有IML产品具有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降低IML产品成本的注塑模具,其中,包括凸模仁、边界 开关、第一浇道系统、第二浇道系统以及切换机构;该凸模仁内形成有型腔以及容置腔,该型腔被划分为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该容置腔通过一连通腔室而与该型腔相连通,该连通腔室的形状匹配于该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之间的边界,该边界开关位于该容置腔中,该边界开关与切换机构相连并可在切换机构的作用下穿过连通腔室而将核心区域和周边区域隔开或连通,该第一浇道系统与核心区域相连通,该第二浇道系统与周边区域相连通。
进一步,该核心区域为非透明区域,该周边区域为透明区域。
进一步,该第二浇道系统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浇道,每一浇道均与型腔的周边区域相连通。
进一步,该容置腔内设置有导向块,该边界开关上设置有可沿导向块上下滑动的导向槽。
进一步,该切换机构具有油缸、拨杆、拨块和滑动件,该拨杆固定在油缸的活塞杆上,该拨杆上形成有第一斜导面,该拨块固定在第一斜导面上,该滑动件位于边界开关的上方并与边界开关固定相连,该滑动件顶面内凹形成有梯形槽,该梯形槽底面的宽度宽于该梯形槽的开口的宽度,该梯形槽的底面呈上下倾斜状,该拨块可滑动地嵌设在梯形槽中。
进一步,该边界开关具有开关部和限位部,该开关部可密封穿过该连通腔室而切断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该限位部则位于开关部的上方而可与容置腔的底部相抵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可降低IML产品成本的注塑模具,其在切换机构的控制下,使边界开关能将型腔的核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区隔开来,再利用第一浇道系统对核心区域进行成型;待核心区域成型完成后,该切换机构复位该边界开关,再利用第二浇道系统 对周边区域进行成型。如此,由于该核心区域和周边区域是利用不同地浇道系统进行分别成型,故可以选择满足各自功能应用需求的材质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塑料层乃至整个IML产品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IML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的剖视图;
图1B为图1A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低IML产品成本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低IML产品成本的注塑模具处于注塑核心区域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低IML产品成本的注塑模具处于注塑周边区域时的剖视图。
图中:
注塑模具 100 凸模仁 1
型腔 11 核心区域 111
周边区域 112 容置腔 12
导向块 121 连通腔室 13
边界开关 2 导向槽 21
开关部 22 限位部 23
第一浇道系统 3 第二浇道系统 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石狮市通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石狮市通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8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辐射异常球菌R1 HIN蛋白基因培育耐盐植物的应用
- 下一篇:钻孔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