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7373.7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3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阮长春;邵玺文;李天昊;臧连生;张俊杰;杜文梅;王秀梅;刘志;刘显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柞蚕 繁育 松毛虫 赤眼蜂 环境 调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目前的光环境调控方法通常为:寄生环节为无光条件,发育环节为正常室内采光条件,即:发育环节为自然光(可见光区波长380nm-750nm),光强400-2500lux,自然光周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孙士学等、李成果、青龙县森林病虫防治站等分别报道了松毛虫赤眼蜂无光条件下寄生柞蚕卵的方法;魏象廷等、秦绍曾以及沈阳市于洪区农科所生防实验室分别报道了有光无光结合的赤眼蜂繁育方法,其方法中寄生环节前期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利用光诱集赤眼蜂使其聚集在卵卡上,待赤眼蜂聚集较多后移入无光环境,寄生过程仍发生在无光条件下;已有报道中发育环节通常不进行光环境调控,为正常室内采光;因我国为柞蚕主产区,国外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进一步提高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与羽化率等繁蜂指标,优化生防产品品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其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1、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将已经寄生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作为亲代卵,尚未被寄生的新鲜柞蚕卵作为子代卵,待松毛虫赤眼蜂从亲代卵中羽化出蜂后,将亲代卵与子代卵以1:20-1:35的比例放置于同一空间内,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即自行寄生处于同一空间内的子代卵;
2、在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柞蚕卵过程中,控制柞蚕卵处于以下光环境:紫色光(波长380nm-450nm),光照强度30-100lux,光周期为8h光照/16h黑暗;
3、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松毛虫赤眼蜂,将子代卵置于20-25℃,相对湿度60-70%的适当环境,使寄生于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完成发育,在发育环节,控制柞蚕卵处于以下光环境:红色光(波长620nm-750nm),光照强度30-100lux,光周期不进行控制,自然光周期即可。
4、松毛虫赤眼蜂在子代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可继续作为种蜂重复以上过程,使其种群逐代增殖并最终获得所需数量的赤眼蜂种群,加工制成生防成品。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和进步在于:
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可提高2.25-11.25个百分点,羽化率可提高2.99-11.04个百分点,单卵蜂数与遗留蜂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多代繁殖的情况因逐代均有所增殖以上数值将会进一步提高;同时,寄生率的提高使柞蚕卵中原本废弃的部分获得了利用,原料损失相应降低了2.25-11.25个百分点,节约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规模化繁育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将已经寄生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作为亲代卵,尚未被寄生的新鲜柞蚕卵作为子代卵,待松毛虫赤眼蜂从亲代卵中羽化出蜂后,于繁蜂室进行寄生,将亲代卵与子代卵以1:30比例放置于繁蜂网袋内48小时,网袋可严密封口,袋体为100目网布,平铺在繁育架的托盘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即自行寄生处于接蜂网袋内的子代卵,从而使松毛虫赤眼蜂种群以较大比例实现增殖。在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柞蚕卵过程中,利用自然采光,通过安装适当透光度的紫色窗帘、紫色玻璃或紫色薄膜等材料控制整个房间处于紫色光(波长380nm-450nm),光照强度30-100lux的光环境,给光8小时后改拉黑布窗帘结束光照,次日重复该过程;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松毛虫赤眼蜂,将子代卵移入发育室,置于繁育架的托盘上,使寄生于卵内的松毛虫赤眼蜂完成发育,在发育环节,利用自然采光,通过安装适当透光度的红色窗帘、红色玻璃或红色薄膜等材料控制整个房间处于红色光(波长620nm-750nm),光照强度30-100lux的光环境,光周期不进行控制,自然光周期即可。松毛虫赤眼蜂在子代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可继续作为种蜂重复以上过程,使其种群逐代增殖并最终获得所需数量的赤眼蜂种群,加工制成生防成品。与现行方法(对照)相比,采用此优化方法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提高9.25个百分点,羽化率提高7.04个百分点,单卵蜂数与遗留蜂率无显著性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7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