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装置和直放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6510.5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4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锋;郑良;张占胜;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 | 分类号: | H04B7/1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陈玉琼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搜索 gsm 基站 载波 方法 装置 直放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装置和直放站。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GSM多载波基站的迅速发展,GSM制式直放站的应用非常广泛,直放站由于具有投资小、安装方便、建站速度快等优点,解决了GSM基站的盲点区域覆盖问题。
直放站中,尤其是选频直放站,需要预先知道GSM基站的载波频点,在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32800.1的中国专利申请《GSM直放站搜索基站载波频点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如何在GSM直放站搜索出基站载波频点的技术,然而该技术的选频是基于模拟信号领域进行,难以适用于数字化趋势的GSM直放站,而且在模拟域进行基带数据处理,运算速度慢、占用硬件资源多,无法实现直放站系统智能选频控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运算速度慢、占用硬件资源多,无法实现直放站系统智能选频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装置和直放站。
一种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直放站接收的宽带信号获取零中频基带信号;
利用相邻三个通道的数字数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点对所述零中频基带信号进行基带处理,获得相邻三个通道的数字基带信号;
分别计算三个通道的所述数字基带信号的平均功率;
根据所述平均功率判断出包含GSM载波频点的信道;
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数控振荡器的输出的频点计算GSM基站载波频点。
一种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装置,包括:
零中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直放站接收的宽带信号获取零中频基带信号;
基带处理模块,用于利用相邻三个通道的数字数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点对所述零中频基带信号进行基带处理,获得相邻三个通道的数字基带信号;
功率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三个通道的所述数字基带信号的平均功率;
信道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平均功率判断出包含GSM载波频点的信道;
载波频点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对应的数控振荡器的输出的频点计算GSM基站载波频点。
一种直放站,包括如上述的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装置。
上述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装置和直放站,采用SDR(Software Definition Radio,软件无线电)技术,对进行数字化后的基带信号进行多速率、三通道实时并行处理,减少了处理时间,降低了对系统通信的影响,多速率信号处理提高了处理速度,为GSM直放站的数字芯片减轻了负担,同时有利于数字芯片进行时分复用,节约了硬件资源,简化并缩短了搜索载波频点的过程,提高了搜索频点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获取零中频基带信号的原理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基带处理的原理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至步骤S6的原理框图;
图5为一个应用实施例的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搜索GSM基站载波频点方法流程图,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直放站接收的宽带信号获取零中频基带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根据奈奎斯特带通采样对直放站接收的宽带信号x(t)进行带通采样,得到数字中频信号SB;对信号SB进行零中频处理,即根据数控振荡器NCO产生的正弦波sin(ωcn)和余弦波cos(ωcn)执行前级数字混频,然后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得到零中频基带信号,包括基带同相分量IB和正交分量QB。
步骤S2,利用相邻三个通道的数字数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点对所述零中频基带信号进行基带处理,获得相邻三个通道的数字基带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基带处理原理框图,所示基带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如下:
a、通过相邻三个通道的数字数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点与所述零中频基带信号进行数字混频,获得相邻的三个信道号的信号的数字基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超低延时数字高清图像中继模块
- 下一篇:过水组件激光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