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式换热片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42818.2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范良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良凯 |
主分类号: | F28F3/12 | 分类号: | F28F3/12;F28F19/06;F28F1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换热片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式换热片。
二、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由板式换热片叠装而成的高效换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医药、食品、化纤、造纸、轻纺、船舶、制冷、供热等部门,可用于加热、冷却、蒸发、冷凝、杀菌消毒、余热回收等各种情况。专利号为ZL03126732.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板式换热管片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存在焊点多、机械密封性差、承压能力有限等缺点。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加工难度小、耐压高、耐腐蚀、寿命长的板式换热片。
(2)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含板体,板体两外侧为金属薄板,金属薄板中间紧夹有若干条依次排列的多孔铝扁管,多孔铝扁管与金属薄板相互平行,多孔铝扁管两头插入集流管。
上所述的板体一外侧金属薄板可以取消,另一外侧金属薄板紧挨有若干条依次排列的多孔铝扁管,这样可减少一块金属板,降低成本。
上所述的多孔铝扁管相隔一定间距依次排列,可节省多孔铝扁管材料,降低成本。如果考虑传热效果上述多孔铝扁管也可紧挨排列。
上所述的金属薄板紧夹多孔铝扁管的工艺为表面钎焊或胶粘;
上所述的金属薄板外侧表面设有诸多凸起或凹槽,能增强换热效果;
上所述的金属薄板上开有增强换热效果的通风孔,能增强换热效果;
上所述的金属薄板为不锈钢、防锈铝、钛、锌、碳钢、铜等金属材质一种或多种复合;
上所述的集流管内设有隔板,便于均匀分配制冷剂;
上所述的板式换热片外表面镀锌、浸锌或涂有亲水涂层,增强耐腐蚀性能和亲水性能。
采用上述结构后,制冷剂在多孔铝扁管内流动,通过金属薄板与载冷剂(空气或水)换热。
(3)技术效果
目前采用多孔铝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生产工艺非常成熟,而本发明采用的关键加工工艺与平行流换热器非常相似,因此本发明加工难度小;由于多孔铝扁管耐压高,因此本发明耐压高;由于与外界载冷剂(空气或水)接触的是耐腐蚀材料,因此本发明耐腐蚀、寿命长;由于多孔铝扁管内空间小,因此本换热器内需充注的制冷剂少;制冷剂在多孔铝扁管换热系数高,因此本发明换热效率高。
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换热效率高、耐高压、安装形式灵活多样,能用于制成不同形式的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换热器,如应用液-液传热、气-液传热,可用于加热、冷却、蒸发、冷凝、杀菌消毒、余热回收等各种情况,可应用于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电力、医药、食品、化纤、造纸、轻纺、船舶、制冷、供热等行业。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例示意图。
图中:1-金属薄板;2-多孔铝扁管;3-集流管;4-隔板;5-凸起或凹槽;6-通风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包含板体,板体两外侧为金属薄板1,金属薄板1中间紧夹有若干条依次排列的多孔铝扁管2,多孔铝扁管2两头插入集流管3;多孔铝扁管2相隔一定间距依次排列,可节省多孔铝扁管材料,降低成本;集流管3内设有隔板4,便于均匀分配制冷剂。采用上述结构后,制冷剂在多孔铝扁管2内流动,通过金属薄板1与载冷剂(空气或水)换热。
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板体一外侧金属薄薄板1取消,另一外侧金属薄板1紧挨有若干条依次排列的多孔铝扁管,这样可减少一块金属薄板1,降低成本。
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板体一外侧金属薄板1取消,另一外侧金属薄板1呈S状,上部紧挨有若干条依次排列的多孔铝扁管,这样可减少一块金属板1,降低成本。
参照图4所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结构:为金属薄板1外侧表面设有诸多凸起鳍片5,形状为条状,能增强换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良凯,未经范良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2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控监测单酯法合成三氯蔗糖过程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准测量视距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