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油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7411.0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5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崇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张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烹调发生的油烟中捕获油分的抽油烟机,特别涉及一种表现出显著的油捕获效率的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设置在厨房等中的抽油烟机将在抽油烟机下方进行的烹调所产生的蒸汽、油烟等与由风扇产生的空气流一起吸入,并将所述油烟等与吸入的空气一起向室外等排出。但是,将包含在油烟中的油分直接向室外等排放对环境不利,而且会在通常处于空气流路中的抽油烟机下游的风扇、管道等设备上附着油分,在清洗等的维护方面需要大量的劳力/费用,并会促进设备的劣化。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在过滤器等中将包含在油烟中的油分捕获并回收,抽油烟机大多在提高油分的捕获效率方面下了工夫。
作为提高过滤器的捕获效率的办法,例如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组合有过滤器单体或多个过滤器单体的抽油烟机用过滤器,其中,在规定形状的金属薄板上形成以2~5mm的间距将缝隙在纵方向上纵向设置而成的多个列、并在各个列中使由缝隙相互划分的舌片的全体在一个方向上弯曲倾斜而形成在缝隙相互之间不留平面部分地设置纵向宽度为1~3mm的通风口而成的过滤器单体。
这种过滤器的油分捕获率为约50%左右,油分的捕获效果虽然有但还不能说充分。在为了提高捕获效率使过滤器的缝隙变细的情况下,因为利用间距小且大量的缝隙的部分来捕获油分,所以容易引起过滤器的堵塞。另外,这种过滤器在堵塞的情况下,与使用板条网或金属丝网的过滤器相比容易清洗,但因为以小的间距开有大量的缝隙,所以洗净全部缝隙部分需要大量的劳力和时间,清扫性差。特别地,难以除去渗透到内部的油、尘埃等,在内部浸透了油等的状态下不能充分发挥过滤器原本的功能。另外,在为了提高捕获效率而组合了多个过滤器的情况下,通气阻力增高,抽油烟机流路的压力损失增高,换气风量不足而成为换气不良的原因,需要能够发生更高风压的风扇。
另外,作为提高抽油烟机的清扫性的办法,例如有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带过滤器清洗功能的抽油烟机,具备捕获烹调时的油烟的过滤器和与过滤器表面接触并移动的刷子(污垢擦除单元),据此可以除去附着在过滤器上的污垢而不使用大量的洗涤用水。
这种抽油烟机虽然可以减轻使用者自己清洗过滤器的负担,但需要有刷子、驱动刷子的电动机、洗净用水的水罐或喷雾喷嘴等,抽油烟机自身的结构变得大规模且复杂,成本也增加。另外,这种抽油烟机也根本没有教导提高过滤器的油捕获效率的技术。
作为不仅可以防止过滤器的堵塞、减轻扫除的负担,而且还可以通过使用过滤器来提高油的回收率的措施,有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技术。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抽油烟机,其中,在排气用的旋转叶片的前侧设置用于除去废气中的油的、具有叶片并形成为大致圆盘形的旋转自如的过滤器,并且从过滤器到排气用的旋转叶片地设置有用于在将经由过滤器流动的废气引导到排气用的旋转叶片的同时、使废气中的油附着在内表面上的通路部。
这种抽油烟机也是在过滤器的捕获效率方面并没有显著高于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虽然不需要如同专利文献2大规模且复杂的结构,但是在要在抽油烟机不运行期间(抽油烟机停止中)除去在抽油烟机运行期间附着在过滤器上的油分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另外,虽然使用者自身清洗过滤器的负担多少可以减轻一些,但由于在从过滤器到排气用的旋转叶片设置的通路部、也就是过滤器的下游部分上飞溅了大量油分,因而与使用者自己清扫抽油烟机时明显花费许多功夫的过滤器相比,洗净下游部分的负担并不能说得到了减轻。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02-0434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922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82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烟机,其具有大幅度超过现有的油捕获效率且压力损失小、难以堵塞的过滤器,在清扫/清洗容易、尤其是在减轻清扫/清洗空气流路中在过滤器下游部分的负担的同时,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这些特征。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发现,在一边使抽油烟机的风扇运行一边使过滤器运动,由此可以以压力损失小的状态得到高的油捕获效率,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74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