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空气再生装置的超氧化钾药板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5809.0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泉;郭中立;管增伦;刘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12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下 紧急 避险 空气 再生 装置 氧化 钾药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再生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空气再生装置的专用超氧化钾药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检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其中,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中的重点工作。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近两年来,全国煤矿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要求,大力推进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国首次提出以应急避难空间为基础的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在井下布置救生舱、避难所与矿井各系统结合形成救援网络,在煤矿事故中为被困作业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降低煤矿事故死亡率。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分别于2011年1月25日和3月21日,联合下发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要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采取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金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以外的其它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根据世界各国对矿井事故的调查,在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现场瞬间受到伤害死亡的矿工只占事故伤亡总人数的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矿工都是因为在火灾、爆炸后不能及时升井或逃离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现场,导致窒息或中毒死亡。如何在矿难发生后为井下被困的幸存人员提供躲避有毒气体环境及其它伤害的密闭空间,为其提供必须的生存条件,延长其生存时间,直至救援人员到达,成为矿井救援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种当井下发生灾难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被称为井下紧急避险设施。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离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1、国内外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现状
1.1产煤发达国家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现状
国外一般规定,煤矿井下避险系统的类型由煤矿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避险需要为原则。
加拿大自1928年Hollinger矿发生死亡39人的火灾后,就出现通过面罩供氧的初级避难硐室(密封起来的废弃巷道,采用矿井压风系统提供呼吸空气),最初没有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在密闭硐室内不到10小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5%,造成人员死亡。后来出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处理系统,紧急避险体系扩展到救生舱、自救器、直通地面的通讯系统、避难硐室(救生舱)内的食物、饮水及供氧系统,加拿大通过立法形式强制矿山执行。这一套理论已取得效果,2006年1月29日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钾盐矿发生火灾事故,井下72名矿工逃进井下“避难站”,被困36小时后全部被救,避难所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加拿大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可移动式救生舱配备比例约为1:5,使用的可移动式救生舱以硬体为主。
南非20世纪70年代出现把压风管引入盲巷形式的简易避难所。紧急避险研究主要针对矿井爆炸、火灾等事故,在距离工作面一定距离内建设庇护所,配有通风设备、救援电话、备用自救器和饮用水,矿工在逃生指示装置的指引下,在便携式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时问内撤离到最近的安全庇护所,等候救援。南非通过立法要求矿山企业建设安全避难所并纳入应急救援体系,井下避难所己是南非矿山应急救援中一项成熟而有效的安全设施。2003年和2005年南非两个特大金矿先后发生停电和火灾事故,当时一个矿井井下有3400多人,只死亡9人,救护队从井下各个避难所内救出280人;另一个矿井在2600人返回地面后,发现52人失踪,两天后在井下避难所找到,全部安然无恙。澳大利亚自2000年一直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还采用“自救器+中继站”避险设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58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缬氨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网话单合成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