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涤纶纺织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4595.5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5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薛朝华;张平;贾顺田;马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38 | 分类号: | D06M11/38;D06M13/513;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涤纶 纺织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超疏水涤纶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疏水纺织品具有特殊的润湿性,即水滴在织物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并在其表面易于滚动。水滴在滚动过程中会将表面上沾有的污物一同带走,这就是所谓的“荷叶自清洁效应”。同时超疏水性能使得产品实现“雨后不湿,随时收放”,还避免了水对纤维基质的浸渍降解老化从而延长织物的使用寿命。超疏水纺织品在工业生产、医疗、军用产品及日常生活中具有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关键技术有两点:(1)在表面构筑微纳粗糙结构,即提高表面的粗糙度;(2)然后对其进行低表面能处理。目前,在织物表面构筑微纳粗糙结构的方法主要有:溶胶-凝胶法(中国专利CN 102277720A)、纳米颗粒构筑法(中国专利CN102321974A)、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结构法(中国专利CN101748596A)等。以上在织物表面构筑微纳粗糙结构的方法都是在纤维上引入非纤维本体的其它材料。这些材料大都数是无机纳米颗粒,与纤维的亲和力差,因此制备的超疏水织物的持久性不好。另外,在对基材进行低表面能处理时,大多数方法需要采用溶剂溶解低表面能物质,这一方面造成溶剂污染,另一方面低表面能物质只在纤维表面发生结合,因而不耐摩擦,超疏水性能持久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持久超疏水性能的超疏水涤纶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以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和实用性,扩展其应用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疏水涤纶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用碱处理涤纶织物,使纤维表面被碱刻蚀产生凹凸不平的坑穴,以提高纤维表面的粗糙度,然后直接采用低表面能物质处理涤纶织物。
所述的用碱处理涤纶织物的步骤为:首先将涤纶织物在温水中润湿,再将织物浸入到浴比为40:1,氢氧化钠浓度为2-30g/L,促进剂1227浓度为0.5-4g/L的整理液中,然后在90℃下加热50min,取出织物,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后烘干得到碱处理后的织物;
所述的低表面能物质的分子结构中一端含有长链脂肪烃基或分子的外层连续的-CH3、-CH2-、-CF3、-CF2-非极性基团,另一端为含硅极性基团。
所述的低表面能物质有长链烷基硅烷或长链氟化烷基硅烷、长链烷基硅氧烷或长链氟化烷基硅氧烷、长链烷基氯硅烷或长链氟代烷基氯硅烷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的低表面能物质为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的直接用低表面能物质处理涤纶织物是指在采用低表面能物质处理涤纶织物时不加入任何溶剂;
所述的用低表面能物质处理涤纶织物的步骤为:在没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将涤纶织物放入染缸中,加入对织物重0.5%~30%的低表面能物质,密封,在80~150℃下处理0.5~2h。取出织物,在150~70℃下烘0.5~2h。
按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成的超疏水涤纶纺织品,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大于150°。
本发明利用纺织品本身微米级粗糙性,用碱处理涤纶织物,使微米级纤维表面被碱刻蚀产生凹凸不平的坑穴,在纤维表面形成纳米级粗糙度,从而使织物形成微纳结构粗糙表面。碱处理后的涤纶织物,其表面含有大量的羧基和羟基,还有利于低表面能物质与纤维表面形成化学结合。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低表面能物质处理涤纶织物时,对容器进行密闭加热,由于加热温度超过涤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纤维分子链段运动会产生空穴,因此低表面能物质分子可渗透进入纤维内部(从附图1中的纤维横截面上的F和Si元素的分布可以看出),使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纺织品的超疏水性具有很好的持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超疏水涤纶纤维横截面的扫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涤纶中的C元素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涤纶中的O元素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涤纶中的F元素分布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涤纶中的Si元素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疏水涤纶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用碱处理涤纶织物,使纤维表面被碱刻蚀产生凹凸不平的坑穴,以提高纤维表面的粗糙度,然后直接采用低表面能物质处理涤纶织物。
所述的用碱处理涤纶织物的方法为:
整理液处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聚变太阳能制热装置
- 下一篇:耐腐蚀超低温波纹管补偿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