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纤阵列的脉冲X/γ射线能谱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4422.3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卢毅;宋朝晖;谭新建;魏福利;翁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36 | 分类号: | G01T1/3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纤 阵列 脉冲 射线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冲辐射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单次快脉冲特别是小束斑X/γ射线能谱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脉冲射线能谱是指不同能量射线粒子的强度分布,其准确测量是脉冲辐射探测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脉冲射线由于其瞬时性、单次性,难以通过常规的能谱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一种用于测量高能脉冲X射线能谱的装置》(专利号201120012528.2)中提供了一种测量高能脉冲射线的装置,该装置原理亦基于衰减法,但其装置与本发明相比,由于其光电器件数量及系统尺寸限制,精度较低且不适用于小束斑情况,同时该装置基于射线束强度均匀分布的假设,对于射线束强度分布随角度变化的情况,则偏差很大。《测量脉冲型射线能谱的系统及方法》(专利号200810105432.3)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散射及计数法的脉冲射线能谱测量方法,该系统要求脉冲射线源的重复性较好,对于单次脉冲的情况则不适用,另外该系统及方法适用于持续时间在微秒(10-6s)量级的脉冲射线,对于纳秒级(10-9s)甚至于皮秒级(10-12s)的快脉冲也难以适用。
综上,小束斑脉冲射线束,对测量系统的尺寸要求较高,多个光电探测器构成的系统难以适用。同时由于射线束的单次性,需要在一次脉冲内获得其能谱,计数型探测系统也难以适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小束斑,快脉冲的基于光纤阵列的脉冲X/γ射线能谱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光纤阵列的脉冲X/γ射线能谱的测量装置,包括一只光电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沿射线束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衰减片、闪烁体,所述光电探测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电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紧贴闪烁 体后方设置的探测光纤束,所述的探测光纤束包括n根光纤;所述衰减片沿射线束入射方向的剖面整体上为楔形或锥形结构,且楔面或锥面经加工形成n只厚度不同的台阶;所述的n根光纤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设置在衰减器每只台阶的后方位置,所述n根光纤的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器相联。
上述n根探测光纤的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耦合,所述n根探测光纤的长度从小到大分别为L1…Li…Ln,且满足条件:(Li-Li-1)×k>t,其中k为单位探测光纤长度对光信号的延时时间,t为光电探测器对所述脉冲X/γ射线经过所述闪烁体作用后的响应时间。
上述衰减片在垂直于射线束方向上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的探测光纤束沿所述长方形的长度方向排列为线阵,所述每根探测光纤沿所述长方形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校正光纤,所述校正光纤输出端与光电探测器相联,所述脉冲X/γ射线直接入射闪烁体后再入射至校正光纤的输入端。
上述衰减片的前方和/或后方设置有准直器,所述准直器的材料为铅,其形状大小与衰减片相匹配,其厚度为20mm至50mm,所述准直器上设置有沿射线方向的孔道,所述孔道的数量和位置与探测光纤束相匹配。
上述光电探测器和射线源之间设置有屏蔽体,所述的屏蔽体上设有探测光纤通过的孔道。
上述的衰减片为铝、铁或铅。
上述的闪烁体与光纤、光纤与光电探测器之间填充有硅油或光学硅脂。
上述的脉冲X/γ射线持续时间在纳秒至皮秒量级。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阵列的脉冲X/γ射线能谱的测量装置测量脉冲X/γ射线能谱的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衰减片的形状、厚度和探测光纤的布放位置;
【2】采用不同能量的单能射线源对测量装置每个通道进行标定,得到脉冲射线能谱的响应矩阵A,所述响应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4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安全支撑装置
- 下一篇:流水线打标信息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