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1350.7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6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博如;高毓谦;宋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9;G02F1/1368;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主动矩阵式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愈来愈成熟,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已普遍应用于各种资讯产品中,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携带式资讯产品上。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元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而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基板、一滤光基板以及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滤光基板之间的一液晶层。其中,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滤光基板是藉由框胶与间隔物(spacer)来维持两基板之间的间隙。
习知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基板、一滤光基板以及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滤光基板之间的一液晶层。另外,液晶显示装置更可包括一背光模块,背光模块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远离滤光基板的一侧。其中,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一透光基板以及一薄膜晶体管层,薄膜晶体管层设置于透光基板的一侧。另外,滤光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而设,并具有多个间隔物以维持薄膜晶体管基板及滤光基板之间的间隙。
然而,当液晶显示装置受外力挤压时,薄膜晶体管基板及滤光基板的间隙将变小,可能会导致间隔物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产生错位问题而刮伤薄膜晶体管基板,进而导致液晶显示装置产生漏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可防止因外力挤压而导致间隔物刮伤液晶显示装置所产生的漏光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第一间隔物。第一基板包含一基板层、一金属层、一绝缘层及一第一电极层,金属层设置于基板层上,绝缘层设置于金属层及第一电极层之间,绝缘层覆盖金属层,并具有一第一凹部,致使第一基板的一表面具有一第二凹部,第二凹部具有一第一宽度。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而设。第一间隔物设置于第二基板上,并具有一顶面与第二凹部相对而设,顶面与第二凹部于垂直基板层的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顶面具有一第二宽度,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更包括一液晶层,其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间隔物不接触第一基板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层与第一基板的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为同一层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层具有一第一绝缘层及一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上,且第二绝缘层设置于薄膜晶体管之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更包含一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对应设置,且第二凹部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凹部的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具有一第三凹部,第三凹部与第一凹部对应设置,且第一凹部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三凹部的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凹部的一底部具有多个凸起物。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板具有另一基板层及一共同电极层,共同电极层设置于另一基板层。
在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更包括一第二间隔物,其设置于第二基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间隔物接触第一基板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间隔物与第二间隔物于垂直基板层的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间隔物的高度为第一间隔物的高度的1倍至2倍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间隔物与第二间隔物于垂直基板层的方向上具有相同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间隔物及第二间隔物分别接触第一基板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的表面更具有一第四凹部,第四凹部与第二间隔物对应设置,且第四凹部的深度小于第二凹部的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间隔物的一顶面的宽度大于第四凹部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更具有一第五凹部,第五凹部与第四凹部对应设置,且第四凹部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五凹部的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更具有一第六凹部与第五凹部对应设置,且第五凹部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六凹部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