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角波激励的电导池电极分布电容的动态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4314.1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8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廖晓东;蔡坚勇;陈由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7/26 | 分类号: | G01R27/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角 激励 电导 电极 分布电容 动态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导池的电极分布电容的动态测定方法,尤其涉及采用三角波为激励信号的电导池的电极分布电容的动态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溶液电导率的基本测量方法是测量施加在置入溶液的电极的两端上的电压UD和流过电极的电流I,计算电极之间的电阻R=UD/I,用G=K/R计算溶液的电导率,其中K为电极常数。但置入溶液内的电极在通电后会产生极化,使测得的电压UD实质上不是溶液本身两端的电压,而是施加在溶液电阻和涉及溶液/金属电极界面过程的双电层电容(以下简称:电极的双电层电容)这两个串联的虚拟电子器件上的电压,因此公式R=UD/I存在理论误差;为了减小电极极化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基本方法是在电极上施加正负极性对称的交流电,但是在交流激励信号作用下,测得的电流I并不是单纯流过溶液的电流,而是流过溶液电阻支路并联电极分布电容(包含电极极间电容、电极引线电容)支路的总电流,因此使用交流激励方法在减小电极极化影响的同时却引入了电极分布电容对测量的影响。目前公布的多数有关溶液电导率测量方法也只是在减小电极极化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前提下消除电极分布电容对测量的影响,并未能消除电极极化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尤其是没有把电极的双电层电容的影响考虑进去。
本专利发明人曾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13046.3的专利申请书中公开了一种溶液电导率的测量方法,采用电压幅值稳定,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对电极进行激励;对激励电压信号和电极响应的电流信号同时进行双通道高速A/D变换;计算电压有效值V、电流有效值I、有功功率P;用电压有效值V除于电流有效值I得到视在电阻m,计算功率因数cosθ,功率因数角θ的正切绝对值n,再利用下式计算电极之间的电阻值Rx,
式中Cp表示电极分布电容;在算得Rx的基础上,利用公式G=K/Rx求取电导率,K为电极常数。采用申请号为200910113046.3的专利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消除电极分布电容和电极的双电层电容两方面的影响。在该申请书中提出的电极分布电容Cp的定标方法是:将电极置于空气中,在电极两端施加幅度稳定和频率稳定为Ω的正弦交流激励电压,测出激励电压信号和响应电流信号的有效值,设为U和I,用公式Cp=I/(ΩU)。用该法测定的电极分布电容Cp会存在一些误差,主要原因是,在测试溶液的电导率时,电导池电极之间是充 满被测溶液的,而电导池电极之间充满的溶液相当于电极极板之间的一种介质,作为介质的被测溶液的介电常数与空气的会有差异,所以将电极置于空气中测出的电极分布电容与电极置于被测溶液中的真实的电极分布电容会有差异。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4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