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及内嵌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4943.0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玲;陈浩;马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43;G02F1/1333;G06F3/041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嵌式 触摸屏 彩膜基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及内嵌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内嵌式触摸屏因其触摸系统能够与显示屏集成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减少整个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并简化生产工艺,从而广受欢迎。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其通常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在阵列基板上通常包括较多的电路设计,一般将内嵌式触摸屏都将触摸系统设置于彩膜基板侧。
如图1所示,现有的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100包括:一基板101;所述基板101上具有多个开口102的黑矩阵103;在所述黑矩阵上形成有多个感应电极104和多个驱动电极105,所述感应电极104和驱动电极105之间相互独立;感应电极104和驱动电极105纵横交错设置,手指触摸在感应电极104和驱动电极105的交点处时产生触摸信号。
对于所述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100,为了能够正常产生触摸信号,必须要求感应电极104和驱动电极105之间相互独立。如图2所示,在上述结构中,感应电极104和驱动电极105是形成于黑矩阵103之上的,而黑矩阵103在整个彩膜基板100内连续分布,连续分布的黑矩阵103会将感应电极104和驱动电极105连接在一起。若黑矩阵103采用容易导电的材料,连续分布的黑矩阵易使感应电极104和驱动电极105导通,从而导致内嵌式触摸屏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及内嵌式触摸屏,以减小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导通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包括:
一基板;
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具有多个开口的黑矩阵;
形成于所述黑矩阵上的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相互独立;
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黑矩阵断开,所述黑矩阵断开部分由一不透光材料遮挡。
可选的,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形成于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上的彩膜层。
可选的,所述彩膜层包括按照预定格式排列在所述黑矩阵的开口内的三种彩膜。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开口内的两种彩膜还分别延伸以覆盖所述两个开口之间的黑矩阵断开部分,所述两种彩膜的延伸部分作为所述不透光材料。
可选的,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材料为不透明金属,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形成于所述黑矩阵的非开口区域。
相应的,还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包括如上所述的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可选的,在所述内嵌式触摸屏中,所述阵列基板上形成有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极线,所述数据线和栅极线所限定的区域与所述黑矩阵的开口相对应。
可选的,在所述内嵌式触摸屏中,与所述黑矩阵的断开部分相对应的所述栅极线的宽度至少覆盖所述黑矩阵的断开部分,所述栅极线覆盖所述黑矩阵断开部分为不透光材料。
可选的,在所述内嵌式触摸屏中,与所述黑矩阵的断开部分相对应的所述数据线的宽度至少覆盖所述黑矩阵的断开部分,所述数据线覆盖所述黑矩阵断开部分为不透光材料。
可选的,在所述内嵌式触摸屏中,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栅极线的材料为不透明金属。
采用本发明的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及内嵌式触摸屏,因为将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黑矩阵断开,因此从根本上杜绝了黑矩阵将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导通的风险。同时,为了避免黑矩阵断开部分引起漏光,将在黑矩阵断开部分利用一不透光材料遮挡。以此避免了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导通风险,同时也不会引起相应漏光不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虚线圈中部分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的俯视图;
图4为图3虚线圈中部分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AA’线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内嵌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内嵌式触摸屏彩膜基板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内嵌式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内嵌式触摸屏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4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了智能家居系统的机器人
- 下一篇:单相远程费控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