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振采煤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93107.0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素华 |
主分类号: | E21C35/04 | 分类号: | E21C35/04;E21C35/08;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100 山东省兖***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振采煤机。
背景技术
目前,采煤机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滚筒采煤机,另一种是冲击式采煤机。滚筒采煤机的滚筒周圈设有截齿,通过滚筒旋转带动截齿截割煤壁,实现采煤;冲击式采煤机是依靠冲击落煤部的冲铲对煤壁进行往复冲击实现落煤。
由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可知,冲击式采煤机在工作过程中冲击落煤部在对煤壁进行冲击的同时也会对摇臂、机身产生冲击,造成采煤机各连接部件的松动、连接销的疲劳性损坏,使故障率上升,对牵引部分造成冲击,使驱动、行走齿轮损坏,更有甚者造成牵引电机、马达的损坏,齿轨的断裂等危害。
滚筒式采煤机虽然是滚筒的圆周运动,截齿铣削煤壁,但是由于截齿间存在间距,截齿在接触煤层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振动,特别是在煤层硬度较大时,冲击振动尤其明显,这些冲击振动同样会对采煤机产生很大的危害,增加采煤机的故障率,缩短采煤机的使用寿命,降低采煤机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冲击振动问题,出现了种种加缓冲件的方法,但是由于采煤机采煤的特殊工艺限制,只加缓冲件未对缓冲方向进行限制的缓冲方法易对机身造成扭别剪切,甚至对轨道造成扭别剪切,造成了诸多采掘故障,及对机身的损坏,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采煤机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振采煤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隔振采煤机,包括截割机构、机身,机身包括牵引箱、电控部、液压系统、喷雾冷却系统,截割机构与机身之间设有缓冲机构,牵引箱设有导向件,缓冲机构设有与导向件相配合的导向套,导向件与导向套之间设有缓冲器,机身包括行走装置,截割机构设置在缓冲机构上,行走装置带动缓冲机构行走,截割机构连续截割采煤。
导向套设有止退件,止退件与导向件配合止退和/或14与机身配合止退。
导向件与导向套滑动连接,导向件与导向套配合处的缓冲器区域设有缓冲空间。
导向套与导向件滑动连接,导向套与牵引箱滑动连接。
截割机构包括摇臂,导向套与摇臂上设有耳孔,截割机构通过耳孔与导向套及调高油缸铰接。
根据截割机构的工作原理的不同,缓冲机构采用双向缓冲机构或单向缓冲机构。
为了对导向套在竖直方向起到更好地支撑,导向套下部设有滑靴和/或导向滑靴。
为了起到更好地缓冲作用,截割机构摇臂和/或导向套的耳孔内设置耐磨套,耐磨套与耳孔之间设有缓冲件。
缓冲器和/或缓冲件采用橡胶、聚氨酯、弹簧、液压、气动、塑料、尼龙和/或弹性波纹钢等。
缓冲器具有一定的刚度,对截割机构具有顶推力,当截割机构冲击产生较大反作用力时,缓冲器往复伸缩变形,吸收强大反作用力,对机身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缓冲器吸收能量,在截割机构下一个冲击的同时释放能量,增强冲击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隔振采煤机对缓冲方向进行限制的缓冲方法及结构不会对机身造成扭别剪切,更不会对轨道造成扭别剪切,大大降低了诸多采掘故障,提高了机身的寿命。
2.双向缓冲结构有利于采煤机不掉转机身反向采煤的缓冲。
3.缓冲结构设有滑靴,大大提高了整机稳定性,增强了缓冲结构的强度。
4.缓冲结构的导向套与机身牵引箱滑动连接,加长了缓冲结构与机身滑动连接的长度,增强了缓冲机构吸收截割煤壁时反作用力的强度。
5.实现对截割部产生的冲击振动有效隔离,降低对牵引部、机身的冲击。
6.防止各连接固定件的松动,避免各连接件的疲劳破坏。
7.使牵引电机或马达运转平稳,机身行走稳定。
8.避免了对销齿轮与齿轨的冲击破坏。
9.当截割机构冲击产生较大反作用力时缓冲器往复伸缩变形,吸收强大反作用力,对机身起到保护作用,缓冲器吸收能量,在截割机构下一个冲击的同时释放能量,增强冲击效果。
10.降低了采煤机的故障率,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隔振采煤机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隔振采煤机的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3为一种隔振采煤机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为一种隔振采煤机的实施例2的A处放大视图;
图5为一种隔振采煤机的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中:1-截割机构、2-牵引箱、3-机身、4-缓冲器、5-导向件、6-导向套、7-耳孔、8-调高油缸、9-滑靴、10-导向滑靴、11-耐磨套、12-缓冲件、13-缓冲机构、14-止退件、A-放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素华,未经刘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3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层状富锂锰镍钴氧化物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 下一篇:矢量动力传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