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2711.1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4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E04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二次 回流 建筑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为一种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的动力,而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通过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释放出温能,及由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而直接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及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进入建筑物内由二次流体构成的温差体空间,而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温差体空间的含温能二次流体,其中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被回流至建筑物的二次流体入口,经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再度泵送而构成二次流体的回流循环。
背景技术
传统具流体管路供同过温能液流的热交换装置,通常通过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以转动流体泵送机组,进而驱动气流通过热交换装置以增加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其缺点为增加设置成本及增加耗用能源,而供送入开放式空间的温能气流,若未作回流则会导致温能离散为其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为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动机的动力,而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通过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的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释放出温能,及由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中的流体致动装置200产生回转动能,而直接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供泵动二次流体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对二次流体作致冷或致热的释温,以及将上述装置设置于封闭式或半开放式建筑物之中,并通过具温能流体所驱动的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以泵送二次流体通过设置于建筑物的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及二次流体导流片6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进入建筑物内由二次流体构成的温差体空间,而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温差体空间的含温能二次流体,其中部分具温能的二次流体被回流至建筑物的二次流体入口,经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再度泵送而构成二次流体的回流循环。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体致温及泵动二次流体作回流的建筑物包括应用于半开放式建筑物中,而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位置,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供温能流体通过的流路,以及对同时通过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外部的二次流体释放温能的热交换结构所构成,供呈直立或倾斜设置于二次流体流路结构500中,接近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位置;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入口1001:为供对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入温能的流体;
--热交换装置温能流体出口1002:为供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输出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由一个以上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一个以上的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所构成,而于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具压力的温能流体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200而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供直接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或经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210的磁性非接触的隔离式传动装置输入轴220驱动二次流体泵送机组202;
--温能流体输入口101、温能流体输出口104:为供输入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流体致动装置200,及使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产生致冷或致热的温能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入口102、流体致动装置的流体出口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200的温能流体,以由转轴201输出回转动能;
--温能流体管路105:为依温能流体的性质及温度所选用的温能流体管路结构,供由温能流体输入口101输入来自温能流体供给源的温能流体,通往流体致动装置200及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再由温能流体输出口104流出,具流路的热交换装置100及流体致动装置200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两者间通过温能流体管路105作联结的温能流体流路,包括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刻设备、衬底台和器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