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喷煤管和降低高炉的焦比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8601.8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9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付卫国;谢洪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6 | 分类号: | C21B7/16;C2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董彬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喷煤管 降低 焦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炉喷煤管和降低高炉的焦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矿石资源和燃料资源的日益减少,炼铁成本在不断升高。通过降低高炉焦比可以降低炼铁成本,而常用的降低焦比的一种方法就是喷吹煤粉。一方面,通过使用高炉喷煤管向高炉中喷吹煤粉,可以缓解焦煤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由于煤粉相较于焦炭的价格绝对优势,使其成为降低生铁成本的有利方式。
高炉喷吹煤粉是通过采用喷煤系统中高于热风压力的氮气或压缩空气,将煤粉制备系统制备好的极细粒煤粉从风口喷入高炉的工艺。在该工艺中,存在如下的问题:虽然在喷吹煤粉之前,会对煤粉进行干燥和预热,但是通常情况下喷煤车间距离高炉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通过管道将煤粉运输至高炉时,其所携带的热量已经消耗得所剩无几。由此导致在煤粉进入高炉到达着火点开始燃烧之前,还需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在现有技术中,煤粉燃烧之前所吸收的这部分热量全部来自高炉中焦炭的燃烧热量。这样,会增加高炉的焦比,对降低炼铁成本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喷煤管和降低高炉的焦比的方法,以降低高炉的焦比,进而降低炼铁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炉喷煤管,该高炉喷煤管包括:喷吹部,该喷吹部与高炉喷煤管的喷枪相连接;以及加热部,该加热部套设在喷吹部的外部;其中,加热部和喷吹部之间容纳有用于向喷吹部中的煤粉提供热量的热介质。
优选地,加热部具有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其中,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分别与能够加热热介质的外部热介质源的出口和入口连通。
优选地,外部热介质源为热风炉或者高温蒸汽炉。
优选地,加热部的两端密封地连接在喷吹部的管壁上;其中,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加热部的两端;并且热介质入口设置在靠近喷枪的一端,热介质出口设置在远离喷枪的一端。
优选地,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均为围绕喷吹部的圆弧形开口。
优选地,加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降低高炉的焦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高炉喷煤管的与所述高炉的煤粉入口相邻接的部位,对所述高炉喷煤管中的煤粉进行预加热。
优选地,高炉喷煤管包括:喷吹部,该喷吹部与高炉喷煤管的喷枪相连接;以及加热部,该加热部套设在喷吹部的外部;其中,加热部和喷吹部之间容纳有用于向喷吹部中的煤粉提供热量的热介质。
优选地,加热部具有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其中,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分别与能够加热热介质的外部热介质源的出口和入口连通。
优选地,外部热介质源提供的热介质为热风或者高温蒸汽。
优选地,加热部的两端密封地连接在喷吹部的管壁上;其中,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分别设置在加热部的两端;并且热介质入口设置在靠近喷枪的一端,热介质出口设置在远离喷枪的一端。
优选地,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均为围绕喷吹部的圆弧形开口。
优选地,加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高炉喷煤管的与高炉的煤粉入口相邻接的部位,对高炉喷煤管中的即将被送入高炉中的煤粉进行预加热。经过预加热的煤粉以接近于着火点的温度被喷吹到高炉中后,可以直接被点燃而无需再吸收高炉中焦炭的燃烧热量。由此,通过其他热源加热煤粉,而不是通过焦炭的燃烧热量加热煤粉,可以有效地提高焦炭的燃烧热量的效能,从而降低高炉的焦比,进而降低炼铁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高炉喷煤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吹管
2加热部 21热介质入口
23热介质出口 25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86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