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中药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4014.1 | 申请日: | 201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6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黎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4;A61K3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45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留守 儿童 营养不良 中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儿童营养不良方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中医方药。
背景技术
目前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治疗,由于卫生资源配置不足不均、生活条件各种限制,在留守儿童生活区很难做到、而且效果不佳,其现治疗措施如下所述。
急救期的治疗:
(1)抗感染 营养不良和感染的关系密不可分,最常见的是患胃肠道、呼吸和/或皮肤感染,败血症也很多见。均需要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2)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在营养不良的急救治疗中,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处理是特别重要,尤其在腹泻伴营养不良的小儿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液体的进入量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②调整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营养不良儿常严重缺钾,在尿量排出正常时,可给钾6~8mmol/(kg·d),至少维持5天。同时也有钙、镁、锌和磷的缺乏,如不及时处理,当给予高热能,高张的肠道外营养液时还会进一步恶化。一般补充镁2~3mmol/(kg·d),锌1~2mmol/(kg·d),钙给常规量,钠补充少量以免心衰,约为3~5mmol/(kg·d);
(3)营养支持在液体和电解质不平衡纠正后,营养不良的治疗取决于肠道吸收功能的损害程度,如果肠道吸收功能不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中心静脉营养或外周静脉营养,前者保留时间长,输入的营养液浓度较高,而后者不能超过5d。肠道外营养液的成份和量应以维持儿童的液体需要为基础,一般100ml/(kg·d)。蛋白质一般2g/(kg·d)。脂肪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可提供总热能的60%。在应用肠道外静脉营养时,应监测血清葡萄糖,每6h1次,以防高血糖症发生。每周应随访肝功能。
并发症治疗:
(1)低血糖尤其在消瘦型多见,一般在入院采完血后即可静注505葡萄糖10ml,予以治疗,以后在补液中可采用5%~10%的葡萄糖液;
(2)低体温在严重消瘦型伴低体温死亡率高,主要由于热能不足引起。应注意环境温度(30~33℃),并用热水袋或其他方法保温(注意烫伤)同时监测体温,如需要可15分钟一次;
(3)贫血 严重贫血如Hb<40g/L可输血,消瘦型一般为10~20ml/kg,浮肿型除因贫血出现虚脱或心衰外一般不输血。轻、中度贫血可用铁剂治疗,2~3mg/(kg·d),持续3个月。
恢复期治疗:
(1)提供足量的热能和蛋白质极为重要。在计算热能和蛋白质需要时应按相应年龄的平均体重(或P50)计算,而不是小儿的实际体重。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能和蛋白质,再乘以理想体重即为每天的摄入量;
(2)食物的选择 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尽可能选择高蛋白高热能的食物,如乳制品和动物蛋白质如蛋、鱼、肉、禽和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
(3)适当补充有益菌,每天在为小儿冲服的奶粉、牛奶(牛奶,性平、味甘。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的作用。)中加入一些“Mamiai”益生菌,不仅能够扼制肠内有害菌群的产生,还能为肠内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造就健康肠道。还有就是“妈咪爱”中含有的Bacillus subtilis(枯草杆菌),对乳糖分解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帮助孩子对牛奶或奶粉的消化,吸收。并且“Mamiai”中的有益菌能够促进奶粉,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它含有必需营养素代谢以及生长发育所必要的维他命B1, B2, B6,能够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发育;
(4)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的功能:
药物治疗 给予各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本科以助消化; 适当应用蛋白同化类固醇剂如苯丙酸诺龙,每次肌注10~25mg,每周1~2次,连续2~3周,可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增进食欲,但在用药期间应供应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中药制备方法。
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
1、中医病机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共司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物质的输布以营养全身。故脾健胃和,则气血津液化生有源,全身上下得以滋养;反之,脾胃失和,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全身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儒养,日久形成疳证。疳证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津液消亡。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可涉及五脏,钱乙曰:“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相似于中医的“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黎明,未经刘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4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