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6837.1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添资;盛生兰;景德道;龚红兵;余波;钱华飞;周义文;李闯;曾生元;刁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1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秧 强抗倒 粳稻 品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育种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我国栽培的水稻主要有两个亚种,即籼亚种和粳亚种。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大,高产一直是水稻育种的永恒主题。在一定的收获指数下,增加单产必须提高生物学产量,提高生物学产量势必增加植株高度,亦增大倒伏的风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轻型栽培方式比例不断提高,尤其是机插秧;机插秧种植方式在生产上易出现两个问题:①机插秧苗素质偏弱,在机插过程中机械植伤重,返青活棵期长;②机插秧群体容易偏大,在加大倒伏风险。推广的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体系提倡的“前氮后移”(一般基蘖肥:穗肥以6:4为主),能更好满足水稻需肥特性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其中促花肥(一般在叶龄余数4.0-3.5时期施用),易拉长茎秆基部节间的长度,降低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选择壮秆大穗类型的品系,可有效提高植株耐植伤和抗倒伏水平,但穗粒结构欠协调和大穗灌浆不优质等问题也接踵而来。培育宜机插秧、强抗倒、优质高产粳稻品种,满足高效、高产稳产、优质的生产要求,已成为粳稻育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瓶颈,提供一种宜机插秧、强抗倒、优质高产粳稻品种选育方法,从而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在诸多培育方案和选育方法中发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育种方法基于常规的优质高产多抗品种选育程序,强化对强根壮秆、源库协调个体的选择,改进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如下:
A)选用生产上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推品种与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中间材料进行杂交配组;
B)在F2代选芽势强的种子播于底部带有尼龙网的泡沫板孔中, 置于清水池中培养至两叶一心期, 之后采用间歇旱胁迫处理,选择多根壮秧的个体移栽;抽穗期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初选,在成熟期复选茎秆基部3个节间抗折力强、根兜大、穗基部子粒饱满、优质中大粒的单株;
C)在F3至F5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进行密播试验,秧龄30d左右或多数株系塑盘出现黄化秧(正常机插秧龄为18-20天,超秧龄10天,就是秧龄30d左右。)考察秧苗素质,选壮秧株系移栽;后期进行高穗肥试验,一般来说,经高穗肥试验试验后加大选择压力,更有利于淘汰易倒伏、恋青、品质不达标的单株,成熟期选择后期抗倒伏、转色顺调、品质优良株系;
D)在稳定世代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选拔优质高产强抗倒伏品系。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本发明育成的品种或系,可达到国标3级优质米以上、高产稳产(即大面积机插亩产700kg以上)和高效生产的目标,得益于以下几个特性:
1. 耐植伤能力强,返青活棵快:定型品系经旱胁迫选择根系发达、鲜重高的个体,秧苗素质好,在机插育秧要求的播种密度,即使超秧龄10d,出现黄弱苗的比例低,明显好于一般品种。经机插秧后,机械植伤能力小,返青活棵快,尤其在高温天气和偏砂性土壤等不利情况下;
2. 耐肥抗倒,氮素利用率高:对茎秆基部3节间抗折力和根兜量的间接选择,定型品系茎秆较粗壮、基部3-4节间短粗、茎秆壁厚且有弹性,抗倒伏强,即使在后期高穗肥的条件,亦不受大雨和台风的影响,极大减小后期倒伏风险。同时,在抗倒伏的基础上,可增施穗肥,提高氮素利用率;
3. 后期转色顺调、品质优良:因对剑叶离体衰老慢、根兜量大、穗基部谷粒饱满的选择,定型品系后期根系发达且活力强,光合效率高且持续时间长, “源”与 “库”协调,灌浆平稳,穗部上下一致,转色顺调。即使在高穗肥的条件,后期不出现恋青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以江苏丰源种业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培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系镇稻8841为实施例。
1.选育经过:
1)2004年正季,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产品种镇稻88作母本,与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中间材料镇稻4041作父本杂交,得F0种子50粒;其中镇稻4041是镇稻78与凤尾6号杂交的后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6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