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来电显示的 MODEM 仿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3000.3 | 申请日: | 201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1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玉春 |
主分类号: | H04M3/32 | 分类号: | H04M3/32;H04M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2022***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来电显示 modem 仿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串行通信与MODEM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话交流比较直接高效,对于公司来说,管理好电话客户对于公司业务的发展非常重要。电话客户管理系统能够根据来电显示号码调出客户资料,便于业务员与客户沟通,而且,对于通过电话订货的公司,还可以辅助生成电子订单,并发送到管理人员的手机中。对于电子订单,可以月份为周期分类汇总,从而对客户和产品进行跟踪与分析,还可以统计业务员的工作量作为报酬发放的依据。
开发一个电话客户管理系统,需要捕获客户的来电显示号码,因而,需要到电信公司申请安装座机,开通来电显示业务,购买支持来电显示的MODEM(俗称硬猫)。在开发调试电话客户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座机(长途或市话)与手机(长途或本地)反复拨打电话客户管理系统所在的座机,以测试“新客户”、“老客户”等功能,过程繁琐。另外,在高校的教学实训或毕业设计中,综合利用数据库和可视化高级语言开发一个电话客户管理系统,常常由于资源不足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来电显示的 MODEM 仿真方法,用来辅助开发和调试电话客户管理系统,而开发成功的电话客户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在真实环境中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识别MODEM的开通来电显示命令和设置自动摘机前的响铃次数命令,可以按照设定的间隔时间自动产生真实的来电显示数据,电话号码的样本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仿真MODEM的使用方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用多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测试软件(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1SR025314,著作权人:马玉春)基于 RS-232 接口,可以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并附加时间戳,因而这些测试数据可以用来设计仿真MODEM。
首先,使用通用多功能计算机监控系统测试软件获取真实数据,得知每次响铃的间隔时间大约为 5800 毫秒,除第二次响铃外,其他每次响铃MODEM都发送“RING”字符串,前后都有“回车换行”符;第二次响铃发送如下数据,且每行前后都有“回车换行”符:
DATE = 0721
TIME = 1321
NMBR = 01012345678
第一行为当前日期(月日,7月21日),第二行为当前时间(小时分钟,即13:21),第三行为电话号码。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仿真MODEM的使用方法图,仿真MODEM通过RS-232接口与电话客户管理系统连接,仿真MODEM的接口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仿真MODEM内部有两个定时器,定时器1是来电间隔时间,1-9分钟可选;定时器2是来电时每次响铃的间隔时间(5800毫秒,不可更改)。
设置完毕,电话客户管理系统就向仿真MODEM发送“AT#CID=1”命令开通来电显示,发送“ATS0=n”命令设置自动摘机前的响铃次数,这里要求n大于等于2,否则,如果只响铃1次即自动摘机,就无法捕获来电显示数据。如果协议和n数值都正确,则仿真MODEM回复“OK”(前后都附有“回车换行”符),定时器1开始工作。
当定时器1时间到(比如2分钟),则定时器2开始工作,如果n为5,则每过5800毫秒即发送一次响铃数据,共发送5次,除第二次外,其他每次都发送“RING”,第二次按照规定格式发送当前日期、当前时间,并随机选取一个样本中的电话号码。这样,每过2分钟就自动产生一次来电显示数据。
由于仿真MODEM和实物MODEM一样,能够识别开通来电显示命令和设置自动摘机前的响铃次数命令,并正常回复;可以根据设定的间隔时间产生真实的来电显示数据,因而,可以用来辅助开发和调试电话客户管理系统,而且开发完毕的电话客户管理系统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玉春,未经马玉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3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浅层作业大蒜收获机
- 下一篇:一种缺陷驱动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