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谱线积累的弱目标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7269.0 | 申请日: | 2012-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0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曹运合;靳松阳;阮文杰;张子敬;刘峥;胡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08 | 分类号: | G01S13/08;G01S7/4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谱线 积累 目标 探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多谱线积累提高弱目标探测距离的方法,可用于提高对微弱目标的探测距离。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各种技术特别是隐身技术的发展与日趋成熟,飞机和导弹类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减小了一到两个数量级,极大地影响了现有雷达的探测能力。同时,不断发展的隐身、高速微弱目标对现代雷达也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必须研究相应的技术来应对挑战,提高现有雷达导引头的探测能力,提高对微弱目标的探测距离。
目前,雷达导引头通常采用高重复频率波形,经过窄带滤波器滤出主谱线后变成连续波信号,对该连续波信号数字采样后进行谱分析,检测目标是否存在,但由于微弱目标的RCS比较小,采用该方法探测微弱目标时,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将变小,从而影响现有雷达的探测性能。为了提高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通常需要增加雷达功率孔径积,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雷达功率孔径积无法增加或者增加需要的代价过于大,因此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实现目标在长观测时间内回波能量的积累,增加目标积累时间,是提高对微弱目标检测性能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目前各种飞行器的机动性能大幅提高,目标的机动特性也越来越强,在长相干积累时间内目标速度会发生变化,导致其回波信号分布于多个多普勒单元,从而使多普勒频谱展宽、相干积累性能变差、系统的检测性能下降,进而使雷达的探测距离变小,影响雷达的探测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谱线积累的弱目标探测方法,以增加雷达导引头的探测距离,提高其探测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思路是:充分利用多根谱线的积累并对加速度的值补偿,提高目标的增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空中微弱目标的探测距离,其实现步骤包括如下:
(1)将一个模拟信号分别通过三路模拟滤波器,滤出目标信号的主谱线以及左右的两根谱线,变为三路连续波信号;
(2)对上述三路连续波信号分别进行数字采样,得到三路数字信号分别为x1(n),x2(n),x3(n);
(3)构建三路数字信号的权值公式,用该权值公式分别计算三路数字信号的权值w1,w2,w3:
w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7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