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对数时频域双曲平滑的动态反褶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1796.0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4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孙赞东;孙学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赞东;孙学凯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富华 |
地址: |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对数 时频域双曲 平滑 动态 反褶积 方法 | ||
1.基于对数时频域双曲平滑的动态反褶积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根据POU条件,确定一套分析时窗与合成时窗;
步骤2:借助分析时窗与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Gabor变换,获得输入地震道的时频谱,并对其值谱取对数获得对数频谱;
步骤3:根据地震资料的信噪比确定有效振幅水平,确定双曲平滑的时频范围并执行双曲划分;
步骤4:用本发明所采用的算法在对数时频域执行双曲平滑,运用迭代思想,通过分段线性拟合并舍去截距的方法,不断优化对吸收衰减的估计。随后移除吸收衰减的影响,根据纵向(时间方向)平均、横向(频率方向)平滑求震源子波;
步骤5:采用最小相位假设构建传播子波谱,形成反褶积因子,在时频域执行反褶积;
步骤6:借助合成时窗与逆傅里叶变换实现反Gabor变换,将反褶积结果转换到时间域,取其实部作为最终输出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数时频域双曲平滑的动态反褶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采用对数时频域双曲平滑方法,解决了常规双曲平滑方法估求吸收衰减和震源子波不准确的缺点,并且减小了白噪因子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在对数时频域中,吸收衰减函数转化为关于tf的线性表达式Lα(t,f)=tf(-π/Q),地震道的动态褶积模型转换为即动态褶积模型的斜率与表征吸收衰减的Q值密切相关,截距则包含子波项与反射系数项。因此通过最佳线性拟合求斜率,同时舍去截距项,可以在估计吸收函数的过程避免子波与反射系数非白噪的影响,实现吸收函数的精确求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数时频域双曲平滑的动态反褶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采用迭代思路不断移除震源子波的影响,获得准确的吸收衰减信息。之后,从动态褶积模型中减去该吸收衰减信息,并沿时间方向取均值,频率方向利用矩形窗褶积平滑进而获得震源子波的频率响应。由此实现传播子波的估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数时频域双曲平滑的动态反褶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将原时频域中的除法运算转换成对数时频域的减法运算,避免了白噪因子的使用,减小了人为因素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对数时频域双曲平滑的动态反褶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处理实际地震数据时,简单的线性拟合难以满足要求,需要利用吸收衰减曲线上各点斜率,采用类似于测井曲线分层的思路执行分段线性拟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赞东;孙学凯,未经孙赞东;孙学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17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