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出租车的安全监控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0802.0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4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凯杰 |
主分类号: | G08B25/00 | 分类号: | G08B25/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租车 安全 监控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有关于一种安全监控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能够监控出租车的行车坐标,用以于异常时实时触发警示装置之出租车的安全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通勤人数的增加,许多人会利用出租车作为交通工具,然而,无论对于司机或乘客而言,其安全性仍然有待加强。
由于全球定位系统的普及与蓬勃发展,许多出租车均设置有全球定位系统,用以提供定位及导航服务,因此各式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来对出租车进行监控便应运而生。
一般而言,传统的出租车监控系统包含有服务端及移动端,其中服务端设置于出租车车行;移动端则设置在出租车上。接着,服务端持续接收移动端所回传的坐标以得知其当前位置,如此一来,当位于服务端的人员发现出租车的坐标偏离服务范围或停滞不动时(例如:司机遭受劫持、司机劫持乘客……等),服务端可实时得知并作相应处置。然而,当移动端数量众多时,此方式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进行监控与判断,且无法实时得知车内状况。
有鉴于此,便有厂商提出结合具有摄影功能的行车记录器之方式,传送车内影像至服务端。如此一来,即可通过浏览接收到车内影像作更为合适的处置。不过,此方式虽然能够得知车内状况,但是仍然无法有效省略人工监控与判断的时间,故对乘客而言仍然具有安全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知先前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无法提高乘客搭乘出租车的安全性之问题,因此实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先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遂提供一种出租车的安全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之出租车的安全监控系统,包含:移动端及服务端。所述移动端用以持续侦测及传送行车坐标及车内状况,并且在设定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后,传送此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以及于车内状况为异常时传送警报讯息。
在服务端的部分,服务端包含记录模块、评估模块、运算模块及警示模块。其中,记录模块用以接收并记录每一移动端传送的车内状况、行车坐标、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评估模块用以读取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以计算相应于每一移动端的行车时间及规划路线;运算模块用以持续监控行车坐标,并且于行车坐标偏离规划路线时产生偏离讯息、于行车坐标未到达目的坐标且停滞超过异常时间时产生停滞讯息,以及于行车坐标未到达目的坐标且超过行车时间时产生超时讯息;警示模块用以于警报讯息、偏离讯息、停滞讯息及超时讯息至少其中之一存在时触发警示装置。
至于本发明之出租车的安全监控方法,应用于具有移动端及服务端的传输环境中,其步骤包括:每一移动端持续侦测及传送行车坐标及车内状况,并且在设定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后,传送此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以及于车内状况为异常时传送警报讯息;服务端接收并记录每一移动端传送的车内状况、行车坐标、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服务端读取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以计算相应于每一移动端的行车时间及规划路线;服务端持续监控行车坐标,并且于行车坐标偏离规划路线时产生偏离讯息、于行车坐标未到达目的坐标且停滞超过异常时间时产生停滞讯息,以及于行车坐标未到达目的坐标且超过行车时间时产生超时讯息;服务端于警报讯息、偏离讯息、停滞讯息及超时讯息至少其中之一存在时触发警示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之系统与方法如上,与先前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是通过移动端持续传送坐标及监控车内状况,并且于车内状况异常时传送警报讯息至服务端,以便服务端根据坐标判断移动端偏离规划路线、停滞、超时及存在警报讯息其中之一时触发警示装置。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达成提高乘客搭乘出租车的安全性之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出租车的安全监控系统之系统方块图。
图2A及第2B图为本发明出租车的安全监控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应用本发明设定搭乘坐标及目的坐标之示意图。
图4为应用本发明的服务端监控移动端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移动端
20服务端
21记录模块
22评估模块
23运算模块
24警示模块
25图资模块
26远程遥控模块
310传感器
320显示器
321载客按键
322空车按键
411~414分割画面
420切换按键
421远程遥控按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凯杰,未经张凯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08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