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生成器及包括雾生成器的美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5280.5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利浩;布村真人;筏井和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H33/12 | 分类号: | A61H3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门***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成器 包括 美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生成器及包括雾生成器的美容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美容装置包括朝向面部等排出雾以进行皮肤护理的雾生成器。雾具有美容效果并且增加皮肤的水分。此类美容装置的一种示例包括雾生成器,其中使得护肤液之类液体雾化的雾生成机构容纳在主体壳中,所述主壳体为盒形并且具有不突出的外形。所生成的雾从设在主壳体中的排出口排出。排出口的开口位于主体壳的侧壁,并且设在侧壁上的盖子平行于侧壁移动以使得排出口开合(参考第2006-40981号日本国家阶段专利公开,图1和2)。当不使用所述装置时,盖子关闭排出口以防止外物进入排出口。
第2006-40981号日本国家阶段专利公开所描述的结构中,使用者通过向着主壳体推动盖子而使之移动。由此,为了保证盖子的移动,使用者可在向着主体壳推动盖子时增大施加到盖子上的力。这会阻碍盖子的平滑移动。由此,盖子的平滑操作时理想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改进操作性的雾生成器以及包括这一雾生成器的美容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雾生成器,包括利用液体生成雾的雾生成机构。管状主体壳包括排出由所述雾生成机构所生成雾的排出口。排出口盖可沿所述主体壳的轴向移动以打开和闭合所述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盖沿所述主体壳的圆周方向延伸以围绕所述主体壳的外圆周。
本发明提供了增进可操作性的雾生成器以及具有这一雾生成器的美容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雾生成器的美容装置的立体图,其处于排出口闭合的状态;
图1(b)为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雾生成器的美容装置的立体图,其处于排出口打开的状态;
图2为美容装置的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3为美容装置的分散立体图;
图4为美容装置的排出口的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5为美容装置的沿图2中线A-A的剖视图;
图6为美容装置的后视立体图,其处于容器帽从美容装置取下的状态;
图7(a)为美容装置的排出口盖的后视图;
图7(b)为美容装置的排出口盖的沿图7(a)中线B-B的后视图;
图8(a)为排出口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磁体和电源开关位置的剖视图;
图8(b)为排出口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磁体和电源开关位置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从底座架方向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及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根据排出口位置改变雾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描述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雾生成器的美容装置。
参考图1(a)和1(b),圆柱形并且紧凑的美容装置1形成为便携式并且可放在包中进行携带。使用者用手保持美容装置1,并且调整美容装置1的方向和位置以从排出口2朝向所需部分(脸、臂等)排出雾。下文的描述中,美容装置1的包括排出口2的一侧称为前侧,而其相反侧则称为后侧。
参考图2和3,美容装置包括壳体12和排出口盖子13,壳体12为大致的圆筒形并且容纳美容装置主体11的部分,排出口盖子13沿壳体12的轴向移动以打开和闭合排出口2。装置主体11的壳体12包括第一端部(图2所示的上侧)和第二端部(图2所示的下侧)。容纳液体(本实施例中,为护肤液)的容器14和覆盖容器14的容器帽15以可取下的方式附接至壳体12的第一端部。其上示出电池插入方向等信息的电池标签17和其上列出美容装置1的使用预警等信息的警告标签18粘附至壳体12的后侧外表面。
装置主体11包括容纳在壳体12中的矩形底座21。底座21从第一端部插入壳体12,并且形成为其无法从壳体12的第二端部取出。第一电路板23固定至底座21的前侧。螺钉26将第二电路板25固定至第一电路板23,其中在第二电路板25与第一电路板23之间设有导线24。电池27(本实施例中,为尺寸AAA电池)设在底座21的后侧。
底座21包括第一端部(图2所示的上侧)和第二端部(图2所示的下侧)。与其中一个电池27的负电极接触的负电极端子31设在底座21的第一端部中。通过正电极端子41而连接至另一电池27的正极的可移动接触端子32设在底座21的第二端部中。负电极端子31和可移动接触端子32连接至第一电路板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5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