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9094.0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能势隆;酒井学;田中康英;后藤彰;吉河英俊;西冈卓哉;中野志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1/44 | 分类号: | H01H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2个板簧设有接点的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在2个板簧设有接点的开关,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开关。该开关在2个板簧(触头)的自由端设有相互接触的接点(接触部)。各接点由1个倾斜面和1个垂直面构成。从第一板簧的倾斜面和第二板簧的倾斜面相接触的状态起,通过按压第一板簧,第一板簧的接点向按压方向移位,两板簧的倾斜面滑动。由此,第二板簧的接点向与按压方向交叉的方向移位,最终两板簧的垂直面滑动。
就上述那种开关来说,若在接点处附着有垃圾等,则当接点的板面彼此滑动时,垃圾等被夹入该板面间,从而妨碍接点间的导通。此外,若板簧的可动范围大,则开关会大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57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2个板簧上设有接点的开关中,即使附着有垃圾等也能确保接点间的导通且缩小板簧的可动范围。
本发明的开关具有:第一板簧,其设有第一接点;和第二板簧,其设有与第一接点相对的第二接点,其中,第一接点形成为V字状,且具有2个倾斜面。第二接点形成为凸状,且在与各所述倾斜面相对的一侧具有顶点。此外设有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按压第一板簧或第二板簧。而且,通过按压单元按压第一板簧或第二板簧,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相接触,之后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相对于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滑动,最终第一接点的另一侧的倾斜面与第二接点的另一侧的顶点相接触。
通过上述结构,第一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第二接点的一侧的顶点接触之后滑动,由此第一接点的另一侧的倾斜面与第二接点的另一侧的顶点也接触。因此,即使在接点上附着有垃圾等,也能够在两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顶点滑动时从该倾斜面与顶点间除去垃圾等,因此能够确保接点间的导通。此外,只要使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微小移位,以使两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顶点滑动从而使另一侧的倾斜面与顶点相接触即可,因此能够缩小板簧的可动范围。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的与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线在与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错开。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在两接点的一侧的倾斜面与顶点的滑动中,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在与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移位。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在第一板簧或第二板簧设有垂直延长部,该垂直延长部的板面与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的移位方向垂直,并且该垂直延长部沿与该移位方向以及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第一接点配置成使处于2个倾斜面的交界位置的顶部朝向上方,第二接点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接点的下方。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开关中,第一接点配置成使处于2个倾斜面的交界位置的顶部朝向下方,第二接点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接点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在2个板簧上设有接点的开关中,即使附着有垃圾等也能确保接点间的导通且缩小板簧的可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开关的开关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开关单元的剖视图。
图3是开关的上方立体图。
图4是开关的下方立体图。
图5是开关的侧视图。
图6是开关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的放大图。
图7是开关的第一板簧的立体图。
图8是开关的第二板簧的立体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放大图。
图1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放大图。
图1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1开关
21、31、41、51第一板簧
21c、31c、41c、51c第一接点
21d、21e、31d、31e、41d、41e、51d、51e倾斜面
21g、31g、41g、51g顶部
22、32、42、52第二板簧
22c、32c、42c、52c第二接点
22d、22e、32d、32e、42d、42e、52d、52e顶点
22g垂直延长部
23操作件
25螺旋弹簧
J1第一接点的中心轴线
J2第二接点的中心轴线
L、R第一接点或第二接点的移位方向
U、D按压单元的按压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9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状二硫化钨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旋转式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