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湖北海棠MhSGT1b基因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2766.5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渠慎春;李春霞;吕东;张计育;乔玉山;章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15/84;A01H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傅婷婷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北 海棠 mhsgt1b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涉及湖北海棠MhSGT1b基因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多种逆境条件的胁迫,通过对植物抗逆反应的研究发现SGT1基因是植物抗病抗逆信号传递过程的重要调控基因。SGT1(suppressor of G2 allele of Skp1)起先发现于酵母细胞,后来又发现存在于动物和一些微生物中,不久前才发现植物中也存在与酵母同源的SGT1基因。酵母中SGT1是细胞周期抑制子Skp1的等位基因,它和Skp1一样,其蛋白能作用于细胞周期中Gl/S和G2/S间期(Kitagawa et al.,1999)。Azevedo等(2002)发现在拟南芥中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SGT1:SGT1a和SGT1b,但只有SGT1b在传导防卫信号过程中有重要作用(Azevedo et al.,2002;Austin et al.,2002;Tor et al.,2002)。并且与酵母中的作用不同,拟南芥SGT1b突变体并不表现有丝分裂的不规则性,SGT1b突变体也可以成活,这可能是因为SGT1a能够补偿SGT1b的功能,在非允许生长温度下,拟南芥AtSGT1a与AtSGT1b能够弥补酵母温度敏感SGT1b突变体的功能。然而对果树中的SGT1a和SGT1b却少有报道,而苹果中的SGT1b尚未见报道,对它们的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果树生命周期长,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环境胁迫影响,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为从根本上解决低温、干旱和盐碱等非生物胁迫对果树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培育抗逆性强的果树品种是中国果树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由于果树童期长、自交不亲和、杂合程度高等原因,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对其改良相当困难,而采用遗传转化的手段则可克服上述缺点,打破生殖隔离,在向现有品种引进期望性状的同时,不会出现基因的大量重组,也避开了童期的干扰。如转SOD基因的葡萄和转CBF1基因的草莓在田间试验中均表现出比未转化植株具有更强的抗冷能力(Christopher OL et al.,2002),通过促进甜菜碱或山梨醇的积累也获得了抗盐的转基因柿和草莓植株(Gao M et al.,2000,2001;刘凤华等,1997),Cervera等(2000)将酵母HAL2基因导入柑橘也获得了抗盐植株。
柑橘在冷胁迫条件下会产生大量乙烯,导致叶片脱落,严重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香港大学的Wong等(2001)从冷诱导的柑橘中分离出ACC合成酶基因(CS-ACS1)并将其反义导入甜橙和枳,转化植株经冷激后产生大量反义RNA,与此同时ACC含量升高受到抑制,乙烯生成减 少,消除了冷诱导乙烯对果实留树和贮藏的不利影响。
总体来看,中国果树转基因研究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在抗病、抗虫、抗逆性等转基因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对于中国未来转基因果树研究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克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较少,往往是一个基因在十几个物种中开展遗传转化;此外遗传转化效率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转基因果树研究取得更大进展。因此,当前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利用中国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克隆果树自身重要功能基因,提高基因转化效率以及开发转基因新技术上。‘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Rehd.]是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由于其抗逆性较强,被广泛用作苹果砧木。从湖北海棠上克隆相关抗逆基因导入苹果,因两者具有较高同源性故可提高其转化效率,开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抗逆基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湖北海棠’MhSGT1b基因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GenBank登录号为GU183101的MhSGT1b基因在创制耐低温新种质和/或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含有所述的MhSGT1b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创制耐低温新种质和/或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的含有MhSGT1b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优选将所述的MhSGT1b基因插入到pCAMBIA-S1300+载体的SpeI和KpnI酶切微点之间所得。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27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