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密封辊气室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5086.0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盛解平;徐祖敦;夏天;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46 | 分类号: | F16J15/46;C21D9/5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密封 辊气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厂带钢立式退火炉进出口密封辊与炉壳之间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有很多钢铁厂的带钢退火炉,进出口都是采用密封辊的方式进行密封的,由于密封辊是在不停地旋转,传统的做法是:在密封辊与炉壳之间、密封辊与带钢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在间隙同围通入高压气体,形成一个气帘对间隙进行密封。这种密封效果不好,炉内气氛会逸出,炉外的气体也会进入炉内,炉内气氛成份不稳定,炉压也不能保持稳定,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旋转的密封辊与炉壳之间达到完全密封,提高密封效果的新型密封辊气室密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密封辊气室密封装置,包括有设置在带钢炉口的炉壳上,夹持住带钢的一对橡胶密封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密封辊的两侧炉壳上设置有两个气室,气室与橡胶密封辊围绕形成独立的封闭空间,气室的宽度和长度与橡胶密封辊相同,气室与橡胶密封辊的接触面采用耐温耐磨的弹性材料,气室连接有压力气体通入软管,气室气体的压力使弹性材料向外变形,紧贴橡胶密封辊的表面,使橡胶密封辊与气室、炉壳之间形成密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压力气体通入软管外接有压力气体源,压力气体源的气压可根据气室内气压的需要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当带钢经过两旋转的橡胶密封辊进入退火炉内,两根橡胶密封辊夹紧,形成对带钢的密封。通过压力气体接入软管向气室内通入压力气体,压力气体使气室弹性材料向外变形,紧贴两橡胶密封辊的表面,从而使橡胶密封辊与气室之间形成了一道密封。密封状况是通过调节气室气体的压力来实现的。气室的压力控制要合理,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气室气体压力过大,橡胶密封辊与弹性材料的摩擦力增大,橡胶密封辊与弹性材料磨损加快,同时密封辊电动机的负荷也会增大;相反,如果气室压力过小,橡胶密封辊与气室弹性材料的贴合不好,会造成炉内气氛外逸。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密封装置能够确保密封辊与炉壳之间的密封,有效地防止炉内气氛的逸出和炉外气体的进入,保证炉压的稳定,也保证了炉内气氛成分的稳定,从而保证了炉内带钢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图
图中:1. 炉壳; 2. 气室; 3. 带钢; 4. 压力气体通入软管;
5. 弹性材料; 6.、橡胶密封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新型密封辊气室密封装置,包括有设置在带钢3炉口的炉壳1上,夹持住带钢3的一对橡胶密封辊6,其中所述的橡胶密封辊6的两侧炉壳上设置有两个气室2,气室2与橡胶密封辊6围绕形成独立的封闭空间,气室2的宽度和长度与橡胶密封辊6相同,气室2与橡胶密封辊6的接触面采用耐温耐磨的弹性材料5,气室2连接有压力气体通入软管4,气室2气体的压力使弹性材料5向外变形,紧贴橡胶密封辊6的表面,使橡胶密封辊6与气室2、炉壳1之间形成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力气体通入软管4外接有气泵,气泵的气压可根据气室2内气压的需要进行调节。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当带钢3经过两旋转的橡胶密封辊6进入退火炉内,两根橡胶密封辊6夹紧,形成对带钢3的密封。通过压力气体接入软4管向气室2内通入压力气体,压力气体使气室弹性材料5向外变形,紧贴两橡胶密封辊6的表面,从而使橡胶密封辊6与气室2之间形成了一道密封。密封状况是通过调节气室2气体的压力来实现的。气室2的压力控制要合理,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气室气体2压力过大,橡胶密封辊6与弹性材料4的摩擦力增大,橡胶密封辊6与弹性材料4磨损加快,同时密封辊电动机的负荷也会增大;相反,如果气室2压力过小,橡胶密封辊6与弹性材料4的贴合不好,会造成炉内气氛外逸。
以上所述,仅是该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武汉)威仕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50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匹配燃油发动机的电动教学车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