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套筒的开卷机卷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4404.3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8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洪;张航;黄炎锋;李刚;严开勇;陈燕才;柳欣;卢开颜;王灿敏;李华;蔡岚玲;祝洪川;徐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30 | 分类号: | B21C47/3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套筒 开卷 卷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机械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带有套筒的开卷机卷筒装置。
背景技术
开卷机是冷轧连退、纵剪、横剪、平整、焊接、酸洗等薄板生产线上的必备设备,其布置在连退机组入口部分的前端。现有开卷机卷筒主要采用以下结构,它包括主轴、扇形板、棱锥体、拉杆、弓形板和拉杆横梁,大都采用十字头轴向定位的结构形式。其主轴起着支撑卷筒、传输动力的作用;主轴上固定设置有十字头,上述十字头通过嵌置在扇形板与弓形板之间的槽内;扇形板斜台面与棱锥体斜台面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棱锥体放置在主轴上,并可沿主轴轴向移动,棱锥体与拉杆通过拉杆横梁相连。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拉杆带动拉杆横梁横向移动,从而带动棱锥体横向移动实现卷筒的胀缩。十字头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作卷筒扇形板轴向定位,卷筒工作时,扇形板受十字头的轴向限制,仅能沿径向移动,实现卷筒胀缩功能;其二是作连接套筒的安装定位,连接套筒的主要作用是将来料卷径不同的钢卷与定径卷筒衔接起来。在冷轧带钢生产中,根据冷轧板厚度不同,卷取机卷筒最大直径分别为Φ450mm、Φ510mm、Φ610mm等;热轧板较厚,卷取机卷筒最大直径相应为Φ610mm、Φ762mm等。这样当热轧卷作为冷轧的原料时,冷轧开卷机卷筒的工作直径为适应热轧卷内径,往往需要一个过渡套来衔接,所以Φ450mm、Φ510mm卷径的开卷机卷筒十字头要高于卷筒外径,其实就是为了方便过渡套的定位。上述卷筒结构沿用了早期悬臂式小型卷筒的特点,承载能力小,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方便连接套筒定位。
然而现今对开卷机机组的生产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现今的开卷机为提高机组生产能力,在开卷机卷筒轴端设计了外支撑,但并未改进卷筒结构,卷筒扇形板的轴向定位方式没有因旋转胀缩缸力能参数的增大而改变。因此在卷筒胀缩时,扇形板作用于十字头上的倾覆力矩会超出原有设计要求,极易使十字头发生损坏;同时在卷筒不带过渡套工作时,上卷小车运送钢卷如果停车位置不准,钢卷就会撞上卷筒十字头,由于钢卷惯性较大,十字头就会被撞断,造成意外设备事故。装配过度套后,十字头在卷筒工作时受力会进一步加强,更易发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带有套筒的开卷机卷筒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开卷机卷筒在满足多尺寸钢卷时受力不合理,轴向定位端易损坏,同时套筒固定不牢固,易发生运行故障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套筒的开卷机卷筒装置,包括主轴、扇形板、棱锥体、拉杆、弓形板和拉杆横梁;所述扇形板斜台面与棱锥体斜台面通过燕尾槽滑动连接,棱锥体放置在主轴上,所述棱锥体与拉杆通过拉杆横梁相连;所述扇形板前端连接有弓形板,扇形板与弓形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外部还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前端与扇形板固定连接,套筒定位点设置在卷筒后端;所述套筒通过连接板与扇形板连接定位,所述连接板上、下分别设置有套筒螺栓孔和扇形板螺栓孔,套筒与扇形板分别通过螺栓与连接板相连,所述扇形板螺栓孔为椭圆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为“T”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轴上固定设置有十字头,所述扇形板与弓形板之间设置有弓形板凹槽,十字头嵌置于弓形板凹槽内,所述十字头外端与主轴外沿的距离小于等于扇形板(2)外沿与主轴外沿的最小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形板与弓形板之间设置有轴向定位腔,所述主轴上固定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嵌置于轴向定位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增设了套筒,使得卷筒适用尺寸得到了扩大,同时套筒采用后端定位,有效改善了卷筒在增设套筒后的受力方式,使受力更加合理,有效降低了卷筒在增设套筒后的故障发生率;(2)采用设置有椭圆孔的连接板作为连接定位部件,使得卷筒在增设套筒后仍然能够自由缩胀,并且套筒与卷筒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套筒的横截面图。
图3为图1中连接板的A向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省略套筒的一种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面图。
图6为图4的C向视图。
图7为图4的D向视图。
图8为图1中省略套筒的另一种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E-E剖面图。
图10为图8的F向视图。
图11为图1中省略套筒的第三种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G-G剖面图。
图13为图11的H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4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漏油循环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人工颈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