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FinFET设计的LVS实现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2399.2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0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又君;刘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finfet 设计 lvs 实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FinFET设计的LVS实现。
背景技术
为了在将来继续摩尔定律缩放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技术,新的一类MOS器件(即,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在集成电路的制造中变得越来越流行。鉴于集成电路设计的面积成本,FinFET已经增加了平面晶体管上方的沟道宽度,这是因为FinFET使用鳍的侧壁区域作为沟道区域的部分。其益处在于FinFET的饱和电流相应地变得高于传统平面器件的饱和电流。
在典型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例如,先在原理图编译器中生成集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执行布局前仿真,以保证集成电路的原理图可以满足设计规范。在布局前仿真之后,例如使用布局编辑器来生成集成电路的布局。然后对布局图执行设计验证,其中设计验证包括设计规则校验(DRC)、布局比原理图(LVS)验证、布局参数提取(LPE)和寄生电阻-电容(RC)提取(RCX)。
在完成集成电路设计的所有物理验证之后,设计者将获得具有寄生RC网络的布局网表。然后执行仿真后验证,以确定仿真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如果从仿真后验证中获得的设计性能参数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则可以结束设计。否则,设计过程循环回到原理图生成和编辑步骤,并且重复包括布局前仿真、布局创建、设计验证和布局后仿真的步骤以改进设计。重复循环直至电路性能参数最终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将集成电路的布局中的有源区域转换成包含鳍的基于鳍的结构,其中,所述有源区域属于集成电路器件,并且所述有源区域具有平面布局结构;以及使用所述基于鳍的结构的参数来提取所述集成电路器件的电阻-电容(RC)负载,其中,转换和提取的步骤由计算机执行。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所述集成电路器件的所述RC负载来执行后仿真;以及将从所述后仿真获得的结果与设计规范进行比较。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执行布局比原理图(LVS)验证,以按照所述集成电路的原理图验证所述布局;以及执行布局参数提取(LPE),以提取所述布局的参数,其中,所述布局的参数包括所述有源区域的宽度。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计算可以放置于所述有源区域中的鳍的数目;以及在所述布局的所述有源区域中创建多个鳍,其中,所述多个鳍的计数等于所述数目。
其中,使用下式来执行计算所述数目的步骤:Nfin=(Wdrawn+Sfin)/Pfin,其中,Nfin是所述数目,Wdrawn是所述有源区域的宽度,Sfin是所述多个鳍中的邻近鳍之间的间距,而Pfin是所述多个鳍的节距。
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器件选自主要由晶体管、变容器、二极管和电阻器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所述有源区域具有矩形形状。
其中,所述有源区域的形状选自主要由L形和U形所组成的组中。
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执行布局比原理图(LVS)验证,以按照集成电路的原理图验证所述集成电路的布局;从所述布局中提取集成电路器件的有源区域的宽度,其中,所述有源区域为平面有源区域;在所述有源区域中创建多个鳍,以形成用于所述集成电路器件的基于鳍的结构;以及使用所述基于鳍的结构来提取所述集成电路器件的电阻-电容(RC)负载,其中,所述LVS验证、提取所述宽度、创建所述多个鳍和提取所述RC负载的步骤中的一个步骤由计算机执行。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所述集成电路器件的所述RC负载来执行后仿真;以及将从所述后仿真获得的结果与设计规范进行比较。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创建所述多个鳍的步骤之前,计算所述多个鳍的总数。
其中,使用下式来执行计算所述总数的步骤:Nfin=(Wdrawn+Sfin)/Pfin,其中,Nfin是所述总数,Wdrawn是所述平面有源区域的宽度,Sfin是所述多个鳍中的邻近鳍之间的间距,而Pfin是所述多个鳍的节距。
其中,所述集成电路器件选自主要由晶体管、变容器、二极管和基于有源区域的电阻器所组成的组中。
其中,所述有源区域具有矩形形状。
其中,所述有源区域的形状选自主要由L形和U形所组成的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卡装置
- 下一篇:路径搜索方法和路径搜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