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式吊顶灯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8511.X | 申请日: | 201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5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智勇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吊顶 灯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吊顶灯罩。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集成式吊顶灯罩,其结构为:它包括箱体、面板,箱体上有一凹坑,凹坑的下侧开口、上侧封闭,面板和凹坑的截面形状相同,面板的规格大于凹坑的开口规格,面板的上侧面有一向上延伸且可与凹坑相适配的框形凸起,面板通过凸起与凹坑卡接,且面板超过凹坑的下侧开口。装配时,箱体内设有若干灯管和电路控制部分,以组成顶灯。本灯罩倒置地安装在由若干扣板集合而成的集成式吊顶上,面板呈朝下的布置状,电路控制部分的电源线位于吊顶上。
维修上述顶灯,依次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维修人员用利器翘起处于本灯罩附近的一块扣板,将该扣板卸除后,从吊顶上将本灯罩取下来,此时,电源线呈拉长状;
2、将本灯罩旋转180度,使本灯罩呈正向布置、让面板呈朝上的布置状;
3、维修人员用利器翘起面板(因面板通过凸起与凹坑卡接,且面板上也没有拉手),使其与箱体相脱离,才能对箱体内的若干灯管和电路控制部分进行检查,以更换灯管或电路控制部分;
4、让面板再次通过凸起与凹坑卡接,将本灯罩旋转180度,以使本灯罩倒置、使面板呈朝下的布置状,将本灯罩安装在吊顶上,此时,电源线呈缩回状,再将卸除的那一扣板重新装回到吊顶上。
吊顶位于房屋的顶部,维修人员要仰着脖子进行相应的操作,面板的拆装操作(即让凹坑的下侧开口启闭的相关操作)非常麻烦、费时费力,以致采用现有灯罩的顶灯,维修时很不方便、较为繁琐,另,因维修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维修人员易出现触电等事故而造成人身伤害,故维修时的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式吊顶灯罩,采用本灯罩的顶灯,维修时较为便捷、安全性较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吊顶灯罩,它包括箱体、面板,箱体上有一凹坑,凹坑的下侧开口、上侧封闭,面板和凹坑的截面形状相同,面板和凹坑的开口规格相适配,面板置于凹坑内,面板靠近但未超过凹坑的下侧开口,面板和凹坑的一侧铰接,面板和凹坑的另一侧为可以释放的活络连接。
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集成式吊顶灯罩均简称为本灯罩。
装配时,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灯管和电路控制部分,以组成顶灯。本灯罩倒置地安装在由若干扣板集合而成的集成式吊顶上,面板呈朝下的布置状,电路控制部分的电源线位于吊顶上。
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后,维修顶灯时:
一则,因面板与箱体之间为转动式的活络连接,故面板只需按相应方向转动,就可让凹坑的下侧开口启闭(这样,面板在箱体上无需进行拆装式操作),使得凹坑下侧开口启闭的相关操作非常便捷、省时省力;
二则,对于吊顶上处于本灯罩附近的扣板、本灯罩的箱体、电源线而言,根本无须改变它们相互之间的初始静态安装位置(换言之:无需卸装吊顶上处于本灯罩附近的扣板、无需从吊顶上卸装本灯罩的箱体、无需旋转本灯罩的箱体、无需拉长和缩回电源线),这样,确保维修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得以消除、维修人员不易出现触电等事故,以致人身安全得到较好保证。
综上所述,采用本灯罩的顶灯,维修时较为便捷、安全性较佳。
所述面板和凹坑的另一侧采用磁铁吸合连接结构。
这样,面板和箱体之间的相应连接结构较为合理、简单,使面板在箱体上得到定位和解除定位均较为方便(即面板在箱体上易于定位,且定位牢靠、不易脱落;且面板也易于从箱体上被打开)。
作为本灯罩的改进,所述面板的下侧面的另一侧有一方便维修人员的手指伸进的凹槽。
凹槽起到拉手的作用。维修人员的手指伸进凹槽内,就可将面板抠住,使面板在箱体上得到定位和解除定位均更为方便,这样,采用本灯罩的顶灯,维修时更为便捷、安全性更佳。另,凹槽呈非外凸状,不会影响吊顶的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灯罩的立体图(面板2呈打开状态、凹坑11的下侧开口得以开启)。
图2是本灯罩的仰视图。
图3是本灯罩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智勇,未经王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