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涡旋压缩机用下支承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7000.6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6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姚宝旺;宋雪峰;杨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4 | 分类号: | F04C29/04;F04C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旋 压缩机 支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用下支承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涡旋压缩机中,其下支承的下端面没有开槽,这样润滑油只能逐渐积聚在下支承的轴承底孔与曲轴之间的小空间内,不能形成循环,所以就不能及时带走摩擦副产生的热量,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容易造成轴套烧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及时带走下轴承部摩擦产生的热量的涡旋压缩机用下支承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涡旋压缩机用下支承机构,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的下部并套设在曲轴上,下支承机构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导油槽。
所述的下支承机构的副轴承过盈压入下支承机构中部的轴承底孔内。
所述的导油槽内侧连通轴承底孔,外侧连通下支承机构的外沿。
所述的副轴承与曲轴副轴颈相互匹配构成一对摩擦副。
所述的下支承机构的下端面上安装平面止推块,该平面止推块的上表面与曲轴的下端面接触对曲轴进行限位。
所述的下支承机构为三条或以上支腿的结构。
所述的曲轴的上端与转子过盈配合。
涡旋压缩机工作时,转子带动曲轴旋转,曲轴通过其中心油孔源源不断地将油供到压缩机的各个摩擦副。其中,下支承机构的副轴承与曲轴副轴颈这对摩擦副的润滑是通过打在曲轴副轴颈的横孔供油来实现的,在下支承机构的下端面上开槽就能使轴承部的润滑油形成循环通路,及时带走轴承部的热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使涡旋压缩机下轴承部的润滑油形成进油、排油的循环,以便能及时带走下轴承部摩擦产生的热量,解决下支承轴承部的冷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定子、3为曲轴、4为转子、5为下支承机构、6为平面止推块、7为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涡旋压缩机用下支承机构,其结构如图1-3所示,下支承机构5可以为三条或以上支腿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下支承机构5为均匀分布的四腿结构。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的下部并套设在曲轴3上,下支承机构5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导油槽7。
涡旋压缩机的定子2安装在壳体1上,转子4与曲轴3为过盈配合,下支承机构5的副轴承过盈压入下支承机构5的轴承底孔内,下支承机构5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导油槽7的内侧连通轴承底孔,外侧连通下支承机构5的外沿。在下支承机构5的下端面上安装一个平面止推块6。平面止推块6的上表面与曲轴3的下端面接触,对曲轴3起到限位的作用。
当涡旋压缩机工作时,转子4带动曲轴3旋转。曲轴3旋转时,通过其中心油孔源源不断地将油供到压缩机的各个摩擦副。其中,下支承机构5的副轴承与曲轴3副轴颈这对摩擦副的润滑是通过打在曲轴3副轴颈的横孔供油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
润滑油的作用不仅仅是润滑摩擦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带走摩擦副在对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若下支承机构5下端面不开槽,则润滑油只能逐渐积聚在下支承机构5的轴承底孔与曲轴3之间的小空间内,不能形成循环,所以就不能及时带走摩擦副产生的热量,最终容易造成轴套烧坏。在下支承机构5的下端面上开槽就能使轴承部的润滑油形成循环通路,及时带走轴承部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0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协同爆破装药结构及其装药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烫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