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光学相位共轭原理提高激光准直精度的系统与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2001.1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2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沛;黄有为;李岩;李达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30 | 分类号: | G02B27/30;G02B27/28;G01B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光学 相位 共轭 原理 提高 激光 精度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测量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光学相位共轭原理提高激光准直精度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准直技术是各种几何参数的测量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制造业对准直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激光具有方向性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作准直光源测量直线度、平面度、平面度等几何量。然而激光束作为直线基准时,还存在外部干扰。激光束从激光头出射到达探测器的过程中,外界环境的不稳定造成大气的不均匀分布,引起激光波前畸变,光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漂移,为长距离的准直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常用的消除或减小空气扰动的方法包括:将光束用套管屏蔽,或将光路置于真空中;沿着激光束前进的方向进行适当流速的空气流喷射,提高空气扰动频率,采用低通滤波,消除交流成分的影响;采用足够靠近的相邻光束,其中一束用于测量,另一束用来采集噪声,两光束离得很近,大气扰动引起的噪声在两路信号中是相关的,通过一定的算法,提高直线基准的稳定性。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系统复杂,工业应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光学相位共轭原理提高激光准直精度的系统与方法,可对由大气不均引起的光束漂移进行有效补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光学相位共轭原理提高激光准直精度的系统,包括激光器1,沿激光器1的发射光束依次布置有起偏器2、扩束准直系统3、第一分束镜4、第一偏振分光镜5和反射器7,第一分束镜4的分光方向上设置位置探测器14,反射器7的反射光与激光器1的发射光束平行,在反射器7的反射光线上依次设置第二偏振分光镜8、法拉第旋光器9、第二分束镜10和空间光相位调制器11,第一偏振分光镜5和第二偏振分光镜8到反射器7的距离相等,法拉第旋光器9使往返通过它的光的偏振态旋转90°,第二分束镜10的分光方向上设置波前探测器12,空间光相位调制器11和波前探测器12都连接至计算机13。
所述起偏器2的起偏方向设置应保证经起偏器2后的线偏振光能完全透过第一偏振分光镜5和第二偏振分光镜8。
所述反射器7是角锥棱镜、直角棱镜或者猫眼。
所述位置探测器14是PSD、四象限探测器或者CCD。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系统提高激光准直精度的方法,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经起偏器2变成能完全透过第一偏振分光镜5和第二偏振分光镜8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过扩束准直系统3之后,依次透过第一分束镜4、第一偏振分光镜5到达反射器7,经反射器7之后的反射光经第二偏振分光镜8透射,经过法拉第旋光器9,由第二分束镜10分成两部分,其中反射光被波前探测器12接收,实时探测波前信息,其中透射光打到空间光相位调制器11上,计算机13对波前探测器12的信号进行处理,将控制信号传递给空间光相位调制器11,使空间光相位调制器11实时产生所述的第二分束镜10的透射光的相位共轭光,所述的相位共轭光,反向经过第二分束镜10之后经法拉第旋光器9旋光,使光的偏振态相对于经所述的起偏器2产生的线偏光的偏振态旋转90°,偏振态旋转之后的光束经过第二偏振分光镜8和第一偏振分光镜5时被完全反射,再经过第一分束镜4反射,到达位置探测器14,当被测物体6横向移动Δd时,位置探测器14可探测到光束位置变化2Δ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简单,可有效补偿大气不均匀对激光准直的影响;采用空间光相位调制器作为相位共轭镜,具有体积小、易于控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光学相位共轭原理提高激光准直精度的方法的光路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光学相位共轭原理提高激光准直精度的方法的示意图,实线表示被测对象移动前的光束,虚线表示被测对象移动后的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系统包括:
激光器1、起偏器2、扩束准直系统3、第一分束镜4、第一偏振分光镜5、被测对象6、反射器7、第二偏振分光镜8、法拉第旋光器9、第二分束镜10、空间光相位调制器11、波前探测器12、计算机13和位置探测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20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