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身体扭伤的中药膏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1337.6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3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兵 |
主分类号: | A61K36/902 | 分类号: | A61K36/902;A61K9/06;A61K9/70;A61P29/00;A61K33/26;A61K31/125;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身体 扭伤 中药 膏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身体扭伤的中药膏药。
背景技术:
身体扭伤属于常见情况,常见有腰扭伤、关节扭伤等,主要是采用膏药或推拿、按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对患者来说疼痛减轻的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身体扭伤的中药膏药,它疗效好,缓解患者疼痛快。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身体扭伤的中药膏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刺异叶花椒1-5、红花8-12、陈皮6-10、自然铜13-17、玄胡索13-17、桃仁13-17、隔山香8-12、樟脑1-2、冰片1-2、浙贝母18-22、当归6-10、三七8-12、三棱1-5、乳香13-17、抱树莲3-7。
一种用于身体扭伤的中药膏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刺异叶花椒3、红花10、陈皮8、自然铜15、玄胡索15、桃仁15、隔山香10、樟脑1、冰片1、浙贝母20、当归8、三七10、三棱3、乳香15、抱树莲5。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膏药重用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中药,能可快速减轻患者疼痛,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安神镇痛、舒筋活络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腰扭伤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身体扭伤的中药膏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刺异叶花椒3、红花10、陈皮8、自然铜15、玄胡索15、桃仁15、隔山香10、樟脑1、冰片1、浙贝母20、当归8、三七10、三棱3、乳香15、抱树莲5。
称取各原料组分,按照膏药的常规做法将其制成膏药。并将制得的膏药贴在患处,两日更换一次,一般使用1-2次症状明显减轻,症状严重的或者病史特别长的患者5次可以明显缓解。
下面通过几例典型病例具体证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病例一:
强某,男,21岁,患者于跳高比赛时扭伤身体。症见:身体疼痛剧烈,腰肌痉挛,身体不能挺直,行走困难。舌暗红,苔薄,脉弦紧。查体:双侧身体压痛明显,局部无红肿。X线摄片示:腰椎及肋骨骨质未见异常。中医诊断:急性腰扭伤。使用西药治疗五天效果不明显,后使用本发明膏药。第一贴,患者身体可以慢慢挺直;第四贴后,疼痛明显减轻,可缓慢行走。随访无复发。
病例二:
林某,男,47岁。患者因搬动重物弯腰使劲时突觉身体疼痛剧烈,腰肌痉挛,身体不能挺直,俯仰屈伸转侧困难,遂外擦红花油。2天后症状无缓解。医院查体:腰骶部压痛明显,身体活动受限,经拍x光片腰椎正侧位无异常。舌有瘀点,苔薄,脉弦紧。中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采用本发明膏药,第2贴,身体已能活动,第4贴,患者活动自如。随访无复发。
病例三:
胡某,男,36岁。患者搬重物不慎扭伤而致腰痛,自用跌打药酒、活络油等外搽,症状无缓解,反见加重,身体剧烈疼痛,腰肌痉挛,身体不能挺直,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暗红,苔薄,脉弦紧。中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医院给予推拿治疗,症状无好转。后使用本发明膏药,第1贴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第3贴,患者身体活动自如。
病例四:
阮某,男,48岁。因搬抬食品姿势不当致身体扭伤,当即感到身体剧烈疼痛,难以俯仰及辗转,且逐渐加重。施以针灸、推拿治疗,诸症仍未减轻,历时4天。腰肌痉挛,身体不能挺直,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暗红,苔薄,脉弦紧。医院诊断:急性腰扭伤。给予本发明膏药治疗,第1贴,疼痛明显减轻;第2贴,俯仰、行走自然;第4贴,功能基本恢复,患者劳动工作如常。
病例五:
王某,男,28岁,在工作时扭伤身体,不能直立,腰肌痉挛,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被动体位。用跌打药酒、活络油等外搽,症状无缓解。舌暗红,苔薄,脉弦紧。医院诊断:急性腰扭伤。给予本发明膏药治疗,第1贴,疼痛明显减轻;第3贴,患者劳动工作恢复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兵,未经王晓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1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麦饭石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鱿鱼面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