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货物周转筐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0205.1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叶法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发东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28 | 分类号: | B65D25/28;B65D21/03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货物 周转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商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物周转筐。
背景技术
货物周转筐还习惯称为货物周转盘,甚至还称为货物转运盘,等等。在并不限于例举的诸如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和物流行业广为使用,并且在并不限于举及的诸如食品生产厂商、净菜加工行业和轻工产品生产行业等广为使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周转筐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2379003Y公开有“可折叠盛物周转筐”,该专利方案由于能将筐体折叠,因而在空筐存储与周转运输中可以节省空间和运力并且节省运输成本,但是结构相对复杂并且容易因反复折叠而产生的疲劳致损,尤其是当放置物品后处于堆垛状态时容易塌陷和/或上层筐相对于下层筐滑脱,轻则损及放置于筐内的产品,严重时会引发事故。又如CN2611302Y推荐有“周转筐”,该专利方案的长处在于:在空载时,上、下周转筐可同向多层套叠堆放,欠缺在于:当放置物品后如果叠置,那么上层筐会损坏即压坏位于下层筐内的产品,因而无法满足盛物后的叠置,然而在场所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将放置物品后的周转筐摊放,那么无疑会增大占地面积,并且纵使在场地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往往也不希望以地毯式放置。
典型如授权公告号CN201046794Y提供的“叠套式周转箱”,该专利方案由于在左右壁上均构成有内外膨出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叠套竖槽,和在筐体的两端上部各构成有一对凸片柱,及在筐体的两端的底部各构成有一对片柱缝,因此当筐体彼此叠置时,上层框体的片柱缝与下层筐体上的凸片柱之间能体现出榫卯效应,于是在堆垛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不太会出现坍塌情形。但是,这种结构不利于空筐状态下的储存与周转运输,因此筐与筐之间无法满足空筐时的旨在缩小体积叠套要求。
更为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1784844U公告的“一种框篮”,该专利方案的结构特征为:整体形状呈锥台体并且在上部的两端各有一可枢转的把手,由于在筐体的底壁的两端各构成有一对凹槽,当堆垛时把手便演变为用于支承上部的框篮的托杆,因而客观地体现了说明书第0018段至0023段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弊端:其一,易导致兼有前述的托杆作用的把手(以下称托杆)损坏,因为在非使用状态下托杆翻转后耷拉在筐体的外壁上,于是当遭受外力撞击时会出现断裂情形,使提拿功能以及堆垛功能丧失;其二,托杆与筐体的枢转处较为脆弱,更具体地讲,专利所称的连接段与筐体的枢接点的部位存在两种不希望出现却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一是连接段与枢转点分脱,即脱臼,二是连接段断裂;其三,当筐体内放置物品后进行堆叠(堆垛)时,受力部分毫无疑问为长杆(即托杆),然而在长杆受力时势必将作用力施加至连接段与筐体的枢接点部位,于是枢接点部位会因杠杆原理的作用形式而遭到破坏;其四,由于一对托杆为外露式或称外置式(外翻式),因而有损观瞻。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起到对托杆的保护作用而藉以避免遭受外力致损、有利于显著改善托杆与筐体之间的杠转连接效果而藉以杜绝在枢转连接处出现分脱、有益于保障在满筐堆垛时托杆的受力不会转嫁至连接段与筐体的枢接点而藉以避免枢接点损坏和有便于增进托杆与筐体上沿的配合效果而藉以避免影响观瞻的货物周转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发东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发东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缓冲功能的包装袋
- 下一篇:一种自动砂轮磨样机样品水平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