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载能力可变的重型纸箱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3601.1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元元;徐看;李洪贵;张杰;杨洋;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02 | 分类号: | B32B1/02;B32B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能力 可变 重型 纸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尤其是一种承载能力可变的重型纸箱。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形状的纸箱及其组合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一些重型物品的包装中,瓦楞纸箱易表现出抗压强度不够,在堆码过程中出现纸箱侧壁涨鼓等现象,特别是纸箱内存在较大空隙的情况下更为严重;蜂窝纸板与纸护角配合构成的重型纸箱成本太高,且成型工艺太复杂。为提高纸箱的抗压强度,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式。在申请号为CN201120196527.8,名称为:高强度纸箱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纸箱,包括由瓦楞纸弯折而成的箱体,该箱体呈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底部内侧设有四个加强件,所述的加强件分别位于箱体底部内侧的四个角部。这种高强度纸箱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在箱体底部内侧增加加强件,难以保证纸箱的整体结构强度,且面积较大的侧壁容易发生涨鼓现象。在申请号为:CN201020532749.8,名称为:纸箱的专利文件中公开加强型纸箱,箱体呈方形,方形箱体任意相邻两个外侧面的连接处均设置直角形护角;所述箱体和直角形护角均由上层牛皮纸、蜂窝纸芯和下层牛皮纸粘接构成,上层牛皮纸粘在蜂窝纸芯的顶面上,下层牛皮纸粘在蜂窝纸芯的底面上,蜂窝纸芯内的蜂窝孔横截面呈正六边形。这种包装形式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加工工艺复杂,不能保证工业化生产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纸箱抗压强度并能根据需要经二次插合再次提高纸箱抗压强度的方法。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能力可变的重型纸箱结构,是在重型纸箱面积较大的一组侧板内壁上各粘合一组经过折叠的其截面呈梯形波状的芯纸板,再在芯纸板的内侧粘合一层有撕裂线纸板,使纸箱的侧壁变为由三层纸板构成的复合纸板,提高其抗压强度和抗弯曲强度。如果纸箱的抗压强度仍达不到要求,可在复合纸板内侧再加一层由三层纸板构成的复合纸板,并通过压合,使两层复合纸板插合为一体,既有效提高了纸箱的强度,又不占用纸箱的容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有效地提高了纸箱的抗压强度,减少了纸箱侧壁涨鼓现象的发生;(2)将三层瓦楞纸板重新粘合为一种复合纸板,在控制成本的条件下提高纸箱强度;(3)两层复合纸板可以插合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纸箱强度的可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壁复合纸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复合板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复合板插合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复合纸板插合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经二次加强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承载能力可变的重型纸箱结构1,是在纸箱面积较大的一组侧板2内壁上各粘合一组经过折叠的芯纸板3,再在芯纸板的内侧粘合一层有多条撕裂线5的纸板4,使纸箱的侧壁变为由三层纸板构成的复合纸板,提高其抗压强度和抗弯曲强度。如果纸箱的抗压强度仍达不到要求,可在复合纸板内侧再加一层由三层纸板构成的复合纸板6,并通过压合,使两层复合纸板插合为一体,既有效提高了纸箱的强度,又不改变纸箱的容积。
所述承重纸箱所用的复合纸板,其芯纸板3的截面为梯形波状结构,外粘合面单元10比内粘合面单元8宽,其宽度差为芯纸板的厚度。
所述芯纸板3中,两粘合单元8之间的间隙宽度等于等腰梯形斜面9的长度。
所述内层纸板4上,在两粘合单元面8之间的中心处有一撕裂线5,两复合纸板插合过程中,撕裂线5断开,内层纸板4断裂为条状纸板,并包覆在梯形斜面9上。
所述复合纸板插合完成后,内层板4和7的断裂面与梯形斜面9形成锁扣结构,防止内复合纸板脱落。
所述复合纸板均由单瓦楞纸板复合而成,其楞形可根据具体产品的包装需求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控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网络接入的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