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3265.0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2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康志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43;G02F1/1362;G02F1/136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丁建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领域中,一般的VA Cell(Vertical Alignment Cell,垂直取向面板)设计,必须通过像素ITO pattern(Indium Tin Oxides pattern,电极图案)标准设计规范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指与偏光片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采用该像素电极图案标准设计规范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能够避免液晶分子在驱动过程中因为电压切换液晶分子倾倒方向的偏差而造成响应速度明显过慢的现象发生。
而像素电极图案的设计需要在ITO电极上形成规范电场分布的条状电极区,条状电极区与偏光片水平光轴之间呈45度夹角。其中,在进行像素电极图案设计时,条状电极区越多越密集,越能保证电场的正确分布,能够确保液晶分子响应速度较快。但是,相对的条状电极区之间的区域也意味着没有电场来驱动该区域的液晶分子的转动,造成光线在此区域的穿透率下降。
PSVA(Polymer Stabilization Vertical Alignment,聚合物稳定对齐技术)型、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图像垂直调整技术)型液晶显示器均属于VA型液晶显示器。举例而言,结合图1-图4,PSVA型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电极图案(如图1)或PVA型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电极图案(如图2),其ITO pitch(条状电极区之间的间距)如果太大,即如图1中,相邻两个条状电极区100之间,或者如图2中,相邻的第一条状电极区200与第二条状电极区300之间,液晶分子的动态响应速度会变慢,而结合Over driving(过驱动技术)的驱动则会使得响应速度产生under shooting(负冲电压,如图3所示)或over shooting(过冲电压,如图4所示)的现象。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分子在驱动行为上,由于对应条状电极区之间的液晶分子受到上下电极电场以及受到流量效应影响导致时间点延迟,从而造成液晶分子转动角度上未能即时保持与偏光片光轴之间呈45度夹角的状态,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实现角度旋转达到与偏光片光轴之间呈45度夹角的正确状态。
如何在确保较高的光线穿透率的同时,提高液晶的响应速度是当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确保较高的光线穿透率的同时,提高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液晶中的液晶分子为垂直取向;上基板的表面设置有上偏光片,下基板的表面设置有下偏光片,并且上偏光片的光轴与下偏光片的光轴相互垂直;上偏光片邻近下偏光片一侧的表面设置有上刻波片,下偏光片邻近上偏光片一侧的表面设置有下刻波片;其中,上刻波片的慢轴、下刻波片的慢轴分别与上偏光片或下偏光片的光轴之间呈45度夹角,且上刻波片的慢轴与下刻波片的慢轴相互垂直。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是PSVA型显示面板,下刻波片邻近上刻波片一侧的表面对应设置有像素电极,像素电极均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状电极区,相邻条状电极区之间的间隔距离均大于或等于10微米。
其中,条状电极区与下偏光片的光轴之间呈45度夹角。
其中,全部的相邻条状电极区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或者不等。
其中,像素电极包括数据线区域、扫描线区域以及显示区域,数据线区域和/或扫描线区域的相邻条状电极区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显示区域的相邻条状电极区之间的间隔距离。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是PVA型显示面板,上刻波片邻近下刻波片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彩色滤光层,下刻波片邻近上刻波片一侧的表面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层,其中彩色滤光层邻近薄膜晶体管层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公共电极,薄膜晶体管层邻近彩色滤光层一侧的表面对应设置有像素电极,像素电极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条状电极区,公共电极包括对应第一条状电极区设置的第二条状电极区,在同一投影平面上,第一条状电极区和第二条状电极区平行间隔设置,并且相邻第一条状电极区与第二条状电极区之间的间隔距离均大于或等于35微米。
其中,第一条状电极区、第二条状电极区分别与上偏光片或下偏光片的光轴之间呈45度夹角。
其中,全部的相邻第一条状电极区和第二条状电极区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或者不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发动机的排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煤粉输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