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0901.4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0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圭;久保田浩久;铁地河原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间的电连接的电缆。
背景技术
以往,将两个电子设备电连接的电缆正在被使用。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7/0202956号公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USB端子,通过USB电缆与其他的电子设备连接。
这种电缆具备:电缆主体,其具有多个芯线和覆盖芯线的外管;连接器,其设置在电缆主体的端部。连接器具有金属制箱体,电缆主体的端部被插入该箱体的内侧。芯线的端部从外管的端部进一步延伸,并被焊接在收纳于箱体中的端子上。
外管由具有挠性及伸缩性的树脂形成。由此,存在外管的电缆主体弯曲或沿其长度方向拉伸时伸长的情况。然而,由于由铜等导体构成的芯线不伸长,所以外管伸长时,在芯线与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分施加负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缆具备电缆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电缆主体的两端部的连接器。所述电缆主体包括:外管,其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伸缩性;芯线,其沿所述外管的内侧通过,并且其两端部分别与所述连接器所具有的端子连接;辅助线,其沿所述外管的内侧通过,并且伸缩性比所述外管小。所述连接器将所述辅助线的所述两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外管的所述两端部,从而抑制该外管的两端部向所述外管的伸长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电缆,即使电缆主体弯曲或沿其长度方向被拉伸时,也能够抑制外管的伸长,从而能够降低施加在芯线的端部与端子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缆的俯视图。
图2是上述电缆的连接器所具有的屏蔽箱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连接器的水平剖视图。
图4是上述电缆所具有的衬套的侧视图。
图5A、5B是上述衬套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电缆弯曲时的衬套的形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连接器所具有的屏蔽箱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缆1的俯视图。图2是设置于电缆1的端部的连接器10A所具有的屏蔽箱11A的立体图。图3是连接器10A的水平剖视图。
电缆1是例如USB电缆、HDMI电缆、DVI电缆、并行接口电缆(Centronics cable)等将两个电子设备电连接的电缆。如图1所示,电缆1具有电缆主体20和设置于电缆主体20的两端部的连接器10A、10B。连接器10A、10B是在使用电缆1时,插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插座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该例子的连接器10A、10B具有不同的尺寸,但也可以是相同的连接器。连接器10A、10B如下说明的那样,具有降低施加在该连接器10A、10B所具有的端子12与电缆主体20的芯线22连接的连接部分的负载的功能。在以下说明的结构中,连接器10A、10B相互通用。
如图2及图3所示,连接器10A具有金属制屏蔽箱11A。在屏蔽箱11A中收纳有多个端子12。在将连接器10A插入插座连接器时,端子12与该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在该例子中,在屏蔽箱11A中收纳有板状的基底13,端子12安装在基底13上。如图1所示,连接器10B也具有金属制屏蔽箱11B。在屏蔽箱11B中也收纳有多个端子12和基底13。
如图1所示,连接器10A、10B具有覆盖屏蔽箱11A、11B后部(电缆1的中心侧的部分)的外表面的树脂箱14A。在树脂箱14A、14B的内侧配置有后述的保持部11a和电缆主体20的端部。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树脂箱14A的内侧形成有空间,在该空间中配置有保持部11a和电缆主体20的端部。此外,在树脂箱14A的内侧也可以不形成这样的空间。即,树脂箱14A的内侧也可以被形成该树脂箱14A的树脂填埋。
电缆主体20从形成于树脂箱14A、14B后部的开口14a朝向该树脂箱14A、14B的内侧延伸(参照图3)。另外,连接器10A、10B具有衬套30。衬套30从树脂箱14A、14B向后方即朝向电缆1的中心延伸。此外,在图3的例子中,衬套30和树脂箱14A分体形成,但是也可以一体成形。
如图3所示,电缆主体20具有外管21。外管21由具有沿长度方向的伸缩性的材料形成。外管21由例如氟树脂、或者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树脂、或者弹性体形成,具有挠性和沿其长度方向的伸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未经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