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状水淹枯竭油井堵疏结合的挖潜增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9928.1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金星;刘虎;董志君;杨曦;罗慎超;夏志刚;蒋蓉;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5 | 分类号: | E21B4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状 水淹 枯竭 油井 结合 挖潜 增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淹枯竭油井的堵疏结合的挖潜增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的每一口油井开采的油层一般是多层的,自上而下油层的渗透能力与产油能力不是均匀分布的,可以根据渗透率的不同相对划分为高渗透层段、中渗透层段与低渗透层段三类,能够产油的油层厚度称为动用厚度,不能出油的油层厚度称为未动用厚度,各自对应的储量称为动用储量与未动用储量,采出原油累积量与储量之比为采出程度。
当油井含水大于95~99%、日产油量小于所在区域的工业油流标准时,这类油井已经没有开采价值而称为水淹枯竭油井,一口水淹枯竭油井的最终采收率一般不会超过45%,换言之,一口水淹枯竭油井至少有50%以上的原油没有开采出来;据统计,油井产油量的50~80%和5~30%分别是从高渗透层段与中渗透层段中开采出的,而低渗透层段的出油量不会超过10%,甚至从未生产过一吨原油,随着油井含水的上升,中高渗透层中水流通道的冲刷变大,生产压差减小,原有的出油层的中低渗透层段的出油厚度逐渐萎缩,使未动用厚度与未动用储量逐渐提高,当油井含水大于95~99%以上形成水淹枯竭油井后,至少有50~80%的可采储量仍然没有被采出来,这些未动用储量或采出程度低的中低渗透段是潜力层段,也是油井挖潜的主要对象。
为了挖掘中、低渗油层采出程度低的潜力层段的潜力,一般采用的增产措施是油井压裂、酸化、解堵和化学堵水,其中压裂、酸化、解堵措施是使油层内原油原有的流通通道变大扩大或重新建立一个高渗透的油流通道,这样做的不足在于油层中的地层水由于粘度比原油低、流动性更好,一旦含水层的地层水进入压裂、酸化、解堵措施形成的流道后,油井就会形成新的“水窜”通道,造成暴性水淹,不出油只出水,因此该类措施的有效期短、效果差;而化学堵水是用堵剂堵死出水层,其主要不足在于技术要求高,由于堵剂性质受到“油、气、水、孔、渗、饱、压、温、盐”的多重作用,不是封堵的有效期短,就是在把高渗透层出水层段堵死的同时也把中低渗透层段堵死而失效,因此,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成功率低、有效期短、风险大、成本高。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64306A,提供了一种“因水淹报废的油田再开发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059072A,提供了一种“利用人造界面挖潜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方法”,同属于对产油能力不足地层的开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状水淹枯竭油井堵疏结合的挖潜增产方法,挖潜效果好、有效期长、成功利率高、风险小、成本低。克服现有技术成功率低、有效期短、风险大、成本高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层状水淹枯竭油井堵疏结合的挖潜增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油井潜力层的确定:依据测试资料确定该井的潜力层,含油饱和度高于65%、采出程度低于25%的油层为潜力层,其中的含油饱和度用C/O比测井资料来确定,采出程度用分层测试资料来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根据含油饱和度和采出程度确定潜力层。
步骤B、对油井射开油层和井筒间的全部出油通道进行封堵:封堵方法是向油井中挤注掺有水泥和两性金属粉末的固井水泥浆,固井水泥浆中水泥重量百分比为0.01~2%;两性金属粉末的粒度为50~200目,两性金属粉末的重量百分比为0.4~1.5%;其余为水,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百。挤注排量为油井最大产液量的5~10倍,挤注压力应在油层破裂压力的0.30~1.05倍之间,封堵半径为0.5~20米,最佳为1.0~3.0米,挤注完毕后关井候凝4~72小时。两性金属粉末的固井水泥浆来封堵所有已经打开的油层出油通道,
步骤C、钻去井筒内多余的水泥塞,清洁井筒:用管柱下探水泥塞高度,当水泥塞的高度低于潜力层下界面5米时不用钻塞,水泥塞高度高于潜力层下界面5米时将水泥塞钻至潜力层下界面5米。
步骤D、进行井筒封堵验封:采用抽吸方式对井筒封堵情况进行验封,先把井筒中的液体抽汲出来,使液面降至井深的一半(0.5倍),24小时液面上升不超过1m为合格。
步骤E、潜力层与井筒间出油通道的重建:在潜力层与井筒间,用深穿射孔方式重建出油通道,并依据油井原有的出油通道的完井方式确定射孔密度,原裸眼完井的射孔密度是12~20孔/米;原射孔完井的射孔密度是10~18孔/米;原筛管完井的射孔密度是8~16孔/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9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