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冻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6452.6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井口弘洋;中津哲史;小林孝;卫藤浩;宫崎浩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C1/10;F25D17/06;F25D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日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冻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制冰装置的冷冻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自动制冰装置的冰箱,所述自动制冰装置能够自动地制作冰。
作为这样的冰箱存在有如下那样的冰箱,该冰箱在冷冻室内设置有自动制冰装置,从用于向冷冻室内送出冷气的吹出口吹出冷气,并且利用与该吹出口分开设置的冷气通路向制冰皿的上面吹出冷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存在有如下那样的冰箱,即,将向制冰室的制冰装置供给的冷气的风路分离成主风路和多个副风路,“通过主风路21,从制冰皿11的后方向制冰皿11的前端部供给冷气”,并且“通过副风路22以及副风路23的冷气,经由多个开口部17,从制冰皿11的斜上方向制冰皿11进行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还存在如下那样的冰箱,即,从与输送冷气的送风机相向地形成的吹出口向冷冻室内吹出冷气,并且从与设置于该吹出口的上方的冷气流路管道连通的多个排出口对制冰皿吹出冷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33155号公报(第2页,第3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43823号公报(第7~9页,图5)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13095号公报(第2页,第3页,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制冰皿中制作冰时,从制冰皿的上方喷吹冷气、直接地冷却的方式,与从制冰皿的周围间接地冷却的方式相比,制冰效率高。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冰箱,由于在冷冻室后方的制冰皿下方和制冰皿上方具有两个吹出口,所以来自送风机的冷气流量被分散到两个吹出口。因此,为了直接冷却制冰皿而从设置于制冰皿上方的吹出口吹出的冷气流量相对地变小,提高制冰效率比较困难。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冰箱,具有用于从制冰皿的后方朝向前方供给冷气的主风路,和用于从制冰皿的斜上方向制冰皿供给冷气的副风路。但是,由于来自主风路的冷气与来自副风路的冷气相交,所以流量相对较少的来自副风路的冷气被来自主风路的冷气改变其流动方向,导致制冰效率降低。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冰箱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将来自送风机的冷气临时向相对于送风机的冷气送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方)引导,并且从制冰皿用的吹出口向制冰皿的上面吹出冷气。因此,从送风机到达制冰皿用的吹出口的冷气的流动较差,压力损失较大,且供给到制冰皿的送风量相对于来自送风机的送风量减少,制冰效率低。
这样,在以往的具有制冰装置的冷冻冰箱中,在制冰效率方面期待进一步的改善。
本发明就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冰室中的制冰效率的冷冻冰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冰箱,其设有:具有冷气流入口的制冰室;配置于上述制冰室内,划分形成有多个冰室的制冰皿;配置于上述制冰皿的上方,与上述冷气流入口连接而形成来自上述冷气流入口的冷气的通风路的导风托盘,在上述导风托盘上形成有多个排出口,该多个排出口与上述制冰皿的各个上述冰室相对应地设置,相对于上述制冰皿从上方供给冷气,将从上述冷气流入口流入上述制冰室内的冷气,仅从上述导风托盘的上述多个排出口向上述制冰皿的上方供给。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冷冻冰箱,能够提高将向制冰室供给的冷气用于制冰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冷冻冰箱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制冰室及其周边部的主要部分截面模式图。
图4是收纳有实施方式的制冰皿的状态下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拉出实施方式的制冰皿的状态下的制冰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拆下了供水管和温差电堆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安装有供水管和温差电堆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C-C截面图。
图9是图7的D-D截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从前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的情况下的制冰皿、第一风路以及第二风路的配置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冷冻冰箱的送风机附近的主要部分截面模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制冰装置中的冷气的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