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滑排风阀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3743.1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美传;王俊勇;殷世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H11/10 | 分类号: | B61H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排风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车车辆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速客车制动系统防滑排风阀。
背景技术
防滑系统是准高速和高速客车制动系统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列车制动时,能够充分利用轮轨间的粘着有效地防止轮对因滑行而造成的踏面擦伤,并能根据轮轨间粘着的变化调节制动缸压力,实现调节制动力,以充分利用轮轨间的粘着,使得列车实现短距离制动。
最初的防滑装置为机械式,如西德克诺尔M型防滑器,。加拿大现在在货车上用的MWX型防滑系统也是机械式防滑器。目前生产的旅客列车防滑器均为微机控制的防滑器,如我国在1992年自力更生成功研制的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TFX1型防滑器、德国的克诺尔MGS1型、奥地利的OMG 202型、日本的滑行再粘着装置及法国的FAIVELEY均为微机控制防滑器。
防滑系统主要由速度传感器、控制单元、排风阀等构成。其中排风阀是防滑系统的执行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排风阀,它能有效地缩短制动距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采用三位(充气、保压、排气)三通(通制动控制单元、制动缸、大气)、双电磁铁的结构形式,安装在制动控制单元与单元制动缸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它根据制动电控单元的指令,通过排气、保压、充气来控制制动缸的压力,实现防滑作用。
一种防滑排风阀,包括安装阀座和阀体,阀座设有压力空气进口和压力空气出口,通过螺栓与中间体固定。与中间体的空气进、出口通道匹配的滤尘网设有D型密封圈,中间体与两侧体之间的气路设有进气膜板和排气膜板,排气膜板与侧体之间设有膜板弹簧;中间体与两侧体通过螺栓固定;电磁线圈位于两侧体与中间体形成的凹槽中,导线与电磁线圈接线端子联接;电磁阀和先导阀体的周围设有励磁铁芯,电磁阀的端部设有保压弹簧;侧体上的气路的边缘设有密封圈。气路靠中间体的端头设有电磁阀。
防滑排风阀的内部气路,其中连通制动控制单元的压力空气经进口经气路与气路和气路贯通,气路与控制室贯通,气室与气室在不同的状态下贯通或闭合。出口是气路、气路和气路通大气的通道。控制室经气路与气路、气路贯通。电磁阀在不同的状态下贯通或闭合气路。电磁阀在不同的状态下贯通或闭合气路。压力空气出口连通制动缸。
防滑排风阀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无防滑功能时的制动和缓解作用;有防滑功能时的缓解作用;有防滑功能时的再制动(充气)作用;有防滑功能时的压力保持(保压)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图2本发明内部气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无防滑功能时的制动和缓解作用
此时电磁阀10(VM1)、电磁阀20(VM2)均不励磁。通道气路35、气路21关闭,通道气路18、气路33打开。
(1)制动作用
来自制动控制单元压力空气经进口27、气室25作用在进气模板8上,由于控制室24经气路22→气路33→气路31→出口23通大气,因此进气模板8被推至右端极限位置,进气模板8打开;同时气室26的压力空气经→气路19→气路18→气路34→控制室30,在排气模板17左侧控制室30压力与气室32压力的压差作用下(注意排气模板17右侧→气路31→出口23通大气),排气模板17关闭。这样,压力空气经进口27→气路26→进气膜板8左侧→气路29→压力空气出口28通路打开,车辆进行正常的制动。
(2)缓解作用
缓解开始时,压力空气出口28→气路29→进气膜板8左侧→气路26→压力空气经进口27通路畅通,当进气模板8右侧弹簧压力高于气室28的压力时,进气模板8关闭,气室32的剩余空气打开排气模板17,压力空气出口28排尽制动缸的剩余空气。
2.有防滑功能时的缓解作用
此时电磁阀10(VM1)、电磁阀20(VM2)均励磁。通道气路35、气路21打开,通道气路18、气路33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7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用的气渣分离装置
- 下一篇:光波导耦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