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和烟尘检测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1947.1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R·塞勒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莱德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莉莉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和 烟尘 检测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的发光和烟尘检测器装置。
本发明的领域为所有类型的房屋(尤其是住所)中的安全的领域。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防火的安全设备。用于这种防范性的重要组件是烟尘检测器。这样的组件在检测到烟尘时发布警报,该警报通过任何合适的设备发布,通常通过可听设备发布。
背景技术
烟尘检测器构成在关于住宅的规定趋向于要求其一般用途的程度上是有效的设备。
然而,它们构成需要安装到房屋中的配件,因此需要进行改造工作。
此外,这样的组件通过电子电池供电,其在电池用完时出现问题。
教导结合摄影机的警报系统的文献EP1881261也是已知的。该系统包括:
底座,设置有连接盖;
发光模块,由底座供电;
连接部件,在底座和发光模块之间;
可充电电池,布置在底座中;和
充电器电路,布置在底座中以便对电池充电。
以下若干附件使发光模块的负担沉重:
气体检测器;
摄影机;和
人类存在检测器。
可以看出由于附件代替了发光二极管(LED),可用于发光模块的适宜发光的面积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检测烟尘而不损害其并入的元件的环境的装置。该装置不需要任何改造工作,而且由于其不是通过非可充电电池供电而表现出改善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一种装置,包括:
底座,设置有连接盖;
发光模块,从所述底座供电;
连接部件,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发光模块之间;
可充电电池,布置在所述底座中;和
充电器电路,布置在所述底座中,以便对所述电池充电;
所述装置的卓越之处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烟尘检测器模块,所述烟尘检测器模块布置在所述底座中并且由所述电池供电,所述连接部件OL被打孔以使得周围的空气在所述底座中流动。
因此,烟尘检测器模块被并入电灯泡中。烟尘检测器模块不再是独立单元。另外,烟尘检测器模块通过可充电电池供电,每次灯泡接通都对其充电。因此,不再有电源失效的风险。
优选地,烟尘检测器模块设置有音响报警。
有利地,烟尘检测器模块设置有警报设备,所述警报设备间歇地激活所述发光模块。
在第一选择中,发光模块是球形。
在第二选择中,发光模块是终止于另一底座的管形。
有利地,发光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
结果,所述装置包括:电源电路,用于对所述发光模块供电,所述电路布置在所述底座中。
在特定实施例中,充电器电路由所述电源电路供电。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升压电路,布置在所述底座中,该升压电路插入所述电池和所述烟尘检测器模块之间。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发明在下面更具体地呈现,其中:
图1是装置为球形电灯泡的第一选择的示图;
图2是示出各种元件分布在灯泡中的装置的操作的框图;
图3是示出适于发光模块具有多个LED的情形的装置的操作的框图;和
图4是装置为发光管形式的第二选择的示图。
存在于两个或更多图中的元件在每个图中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装置是球形电灯泡形式。该装置包括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盖DD的底座EMB。底座EMB承载丘状的发光模块。在底座EMB和发光模块ME之间存在连接部件OL,该连接部件OL被打孔以允许空气通过它。连接部件OL为环形并且通过任何已知手段(如粘合剂)固定到底座EMB和发光模块。
参考图2,底座EMB被紧固到充电器电路CC,其利用来自电源的交流经由盖供电。充电器电路CC被设计为对可充电电池ACC充电。
在底座EMB中,还存在通过电池ACC供电的烟尘检测器模块DF。该烟尘检测器模块DF并入警报设备,如音响报警。作为连接部件OL被打孔的结果,其与周围的空气接触。因此,如果在装置附近存在任何烟尘,烟尘到达烟尘检测器模块DF。
警报设备还可以间歇地激活发光模块,以使得如果检测到烟尘则可以看到灯闪烁。
在第一实施例中,发光模块是白炽灯,其灯丝通过连接到盖DD的两个导体供电。这两个导体穿过连接部件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莱德公司,未经欧莱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1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