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连梁隔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8962.0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1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永利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连梁隔模 | ||
1.一种多连梁隔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贯穿该基板的一个或多个振捣孔, 所述基板能够承受施工荷载并且能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形变,振捣棒从所述振 捣孔中伸入下部连梁进行振捣,从而使得下部连梁混凝土振捣密实;进一步地,所 述基板包括上隔板以及下隔板,所述上隔板由顶板以及沿所述顶板的长边设置的上 隔板侧板构成,而所述下隔板则由底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长边设置的下隔板侧板, 所述上隔板侧板与下隔板侧板之间形成面接触,并且通过连接构件相互连接,所述 上、下隔板之间能够相互错动;所述多连梁隔模的上、下隔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支撑 部件,所述隔板支撑部件为多根支撑竖杆,当所述多连梁隔模包括多个振捣孔时, 相邻的两个所述振捣孔之间的间隔为250毫米到1200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梁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梁隔模还包括分别设置 于所述上隔板以及下隔板外表面的多根钢筋保护层支撑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连梁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保护层支撑装置长度大 于100毫米,高度为15毫米到50毫米之间,所述上隔板以及下隔板外表面上分别 设置有4根钢筋保护层支撑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梁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侧板与下隔板侧板之 间为螺栓连接,所述上、下隔板侧板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螺栓孔以供螺栓从中穿过 从而连接所述上、下隔板侧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梁隔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隔板支撑部分为支撑竖杆 时,所述支撑竖杆采用金属杆件制作,所述支撑竖杆的上下两端通过螺栓与所述上、 下隔板的内表面连接或直接与所述上、下隔板的内表面焊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梁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梁隔模的短边以及所述 振捣孔的四周设置有密封边,所述密封条用于对所述多连梁隔模加以密封,以防止 外部所浇注的混凝土进入所述多连梁隔模内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连梁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孔 开设于所述多连梁隔模的中部,或开设于所述多连梁隔模的短边上。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连梁隔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孔 沿所述多连梁隔模短边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多连梁隔模短边的长度,而其沿所述多 连梁隔模长边方向的宽度为100~500毫米。
9.一种多连梁隔模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8中任 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连梁隔模,所述多个多连梁隔模拼装系统中的每两个相邻的 多连梁隔模的短边之间都以连接固件连接并加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梁隔模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连梁隔模拼装系统 还包括一个基础拼装隔模,所述基础拼装隔模为不具有振捣孔的多连梁隔模,所述 基础拼装隔模的短边和与其相邻的多连梁隔模的短边之间以连接固件连接并加以固 定。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梁隔模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隔模系统包括有 多个振捣孔,而两个相邻的振捣孔之间间隔250毫米到1200毫米。
12.一种多连梁隔模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基础拼装隔模,所述基础拼装 隔模包括基板,其能够承受施工荷载并且能够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形变,所述多 个基础拼装隔模横向并排放置,并且每两个相邻的基础拼装隔模之间具有间隙,以 供振捣棒从所述间隙中伸入下部连梁进行振捣,从而使得下部连梁混凝土振捣密实;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包括上隔板以及下隔板,所述上隔板由顶板以及沿所述顶板的 长边设置的上隔板侧板构成,而所述下隔板则由底板以及沿所述底板的长边设置的 下隔板侧板,所述上隔板侧板与下隔板侧板之间形成面接触,并且通过连接构件相 互连接,所述上、下隔板之间能够相互错动;所述多连梁隔模的上、下隔板之间设 置有隔板支撑部件,所述隔板支撑部件为多根支撑竖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梁隔模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邻的基础拼 装隔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100~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永利,未经赵永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89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的引气结构
- 下一篇:电还原制备熊去氧胆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