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3225.1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仲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伟军 |
主分类号: | F22B21/04 | 分类号: | F22B21/04;F23L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双锅筒无 耐火材料 高效 节能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特别是一种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固定炉排手工司炉的锅炉,都是单锅筒结构,在炉膛内用耐火砖砌筑多道墙,以达到燃烧的目的。在锅筒外所布置的水冷壁管的上下排之间用铺设耐火水泥的方法,以形成二回程通道。再通过前烟箱进入三回程烟管排出。在外水冷壁管的外边,用大量的耐火砖砌筑保温墙,再在墙外装填保温层。浪费极大。
传统手工司炉固定炉排的锅炉结构落后在于,要想达到设计出力,必须大量布置受热面,且受热面的利用率非常低,只占所布置的受热面的百分之六十。
传统手工司炉固定炉排的锅炉结构落后还在于,钢耗量大、耐火材料用量多、体积大、自重大、煤耗大、热效率低、运输费用高等。还在于锅炉房建造要求及费用高,锅炉尾部配置设备费用高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锅炉整体重量轻,吊装、运输及安装方便省时,热效率高的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包括上锅筒、下锅筒和炉膛,其特点是:上、下锅筒之间通过若干排对流管束连接,外侧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构成外隔墙,中间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中间隔墙,内侧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内隔墙,炉膛设置在内隔墙的外部,每排对流管束的前端管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前端墙,每排对流管束的后端管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后端墙;
所述的炉膛包括上集箱、下集箱和炉排,炉排由若干平行设置的炉排管构成,炉排管的一端与下锅筒相接,炉排管的另一端与下集箱相接,上、下集箱之间通过外水管墙相接,外水管墙由炉膛顶部和炉膛外墙部构成,上集箱与上锅筒之间通过上部水管墙相接,炉排的前部横管向上设有若干前立管与外水管墙的炉膛顶部前边管相接,在相邻前立管之间、前立管与内隔墙之间、前立管与炉膛外墙部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形成炉膛前板;
在炉膛的前部设置为燃烧室,炉膛的后部设置为高温烟室,在燃烧室与高温烟室之间设有挡煤板,燃烧室内的炉排管为前排管,相邻前排管之间装有活动的铸铁炉排片,高温烟室的炉排管为后排管,相邻后排管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封闭,后排管与所述外水管墙的炉膛顶部的水管一一对应设置,在后排管上都设有若干根高温过水管,高温过水管向上与相应的炉膛顶部的水管相接;
最后一根后排管上的高温过水管为墙板过水管,相邻墙板过水管之间、墙板过水管与内隔墙之间、墙板过水管与炉膛外墙部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形成炉膛后板;
以燃烧室和高温烟室为第一回程烟气通道,内隔墙和中间隔墙之间设置为第二回程烟气通道,中间隔墙和外隔墙之间设置为第三回程烟气通道,正对高温烟室的内隔墙上设有第一过烟口,中间隔墙的前部设有第二回程烟气通道与第三回程烟气通道相联通的第二过烟口,在第三回程烟气通道后端的后端墙处设有出烟口;
上锅筒与下集箱之间设有下降水总管。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外水管墙的炉膛外墙部和/或炉膛前板处设有炉门。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上锅筒上设有加水管,加水管设在上锅筒内的加注口设置在下降水总管的端口处。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炉排管靠近下锅筒处设有向上的弯头,弯头的上端与下锅筒相接。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连接构件包括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鳍片和铸铁挂片。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出烟口与热风室相接,热风室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与烟囱相接,
热风室的侧部通过由热风管和鼓风机组成的送风机构与炉膛的燃烧室相通。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烟管经引风机与烟气净化池相通,烟气净化池的出烟口与烟囱相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水管式炉壁和水管式隔墙组成三回程燃烧结构,并且炉壁和隔墙的管与管之间大量采用鳍片连接,既达到了密封炉体外墙和前后墙及中间回程隔墙的目的,同时加大受热面布置,最大限度地利用受热面吸热,加大蒸汽产出,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伟军,未经仲伟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32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