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适配器基座复合式自动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2167.0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韩良;庞云天;雷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7/12 | 分类号: | B65G47/12;B65G2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适配器 基座 复合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自动上料装置,具体地说是光纤适配器的基座复合式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为了满足不同的设备和系统之间灵活连接的需要,必须有一种能在光纤与光纤、光纤与器件、光纤与仪表、光纤与系统之间活动连接的器件,使光信号能按所需的通道传输。能实现这种功能的器件叫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用量最大的光无源器件。而光纤适配器是光纤连接器对中连接不可或缺的部件,广泛应用于光纤配线架,光纤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光纤适配器组装时需要把适配器基座、陶瓷套管、金属套筒装配成一体。而工厂光纤适配器零件的上料均由人工完成,然后装配成一体。各个零件的自动上料对光纤适配器装配自动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陶瓷套管和金属套筒均可以通过传统的电磁振动料斗实现自动上料,但是由于基座结构特殊,电磁振动料斗无法满足上料需要,基座又是光纤适配器的一个关键零件,它的自动上料一直是瓶颈。单一的电磁振动料斗上料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单独依靠工人手工上料,不仅上料速度慢、工人劳动强度单调重复,而且工人长时间单一动作容易疏忽大意,产生误操作造成光纤适配器装配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光纤适配器基座上料依靠手工实现,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设计一种光纤适配器基座复合式自动上料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纤适配器基座的复合式自动上料装置,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基座具有大孔端和小孔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振动筛选机构、顶升机构、张合机构、合路机构以及输送机构,所述的振动筛选机构包括振动板,在该振动板上开设有基座定位孔;所述的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以及顶升杆,所述的顶升杆位于所述的基座定位孔下端,且顶升杆的顶端的外径大于小孔端的孔径、小于基座大孔端的孔径;所述的张合机构包括夹紧机构以及与夹紧机构连接的推送机构,所述的夹紧机构设置在顶升杆的上端;所述的合路机构包括支路料道以及合路料道,所述的推送机构将夹紧机构夹紧的基座推送到所述的支路料道上,所述的合路料道设置在所述的输送机构上。
所述的振动筛选机构还包括第一磁铁动铁、第一静铁、板弹簧、机架、板弹簧连接件、第一静铁固定板,4组板弹簧支撑所述的振动板,且板弹簧垂直于振动板,板弹簧通过板弹簧连接件固定在机架上,第一电磁铁动铁安装在振动板的一侧,第一静铁通过第一静铁固定板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的顶升机构还包括一顶升板,所述的顶杆固定在顶升板上,顶升板固定在所述的顶升气缸上。
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前进气缸、后退气缸、前进板、后退板、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前进支撑板以及后退支撑板,前进气缸驱动前进支撑板,后退气缸驱动后退支撑板,前进板和后退板有四组,分别固定在前进支撑板和后退支撑板上;所述的推送机构包括推动气缸和推动板,前进气缸、后退气缸和推动气缸通过气缸连接件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的输送机构为振动输送机构,该振动输送机构包括:料槽座、弹簧、第二电磁铁静铁、第二动铁和底座组成;弹簧固定在底座上,电磁铁的第二静铁固定在底座上,第二动铁安装在料槽座的底部,第二动铁与第二静铁位置相对;所述的合路料道固定在料槽座上;底座与料槽座相互平行;第二电磁铁静铁在底座上可以微调。
本发明复合式自动上料装置,基于基座两端具有不用的孔径,从而在顶升时产生不同的高度,将位于高处的基座通过夹紧装置夹取并推送到输送机构上实现自动上料,其有益效果是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上料稳定,替代了工人的手工上料。本发明自动上料装置能实现自动上料的功能,减少了工人的人工劳动,将工人从重复、枯燥、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上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基座正视图;
图2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基座剖视图;
图3本发明的光纤适配器基座立体视图;
图4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直线振动筛选机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顶升机构示意图图;
图7本发明的张合机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的合路机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的直线振动输送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2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分选机全自动180°双摆臂、双焊头取料系统
- 下一篇:抛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