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切铣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9165.6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庄永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永雷 |
主分类号: | B23C1/20 | 分类号: | B23C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式切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铣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持式切铣机。
背景技术
在汽修或一些五金修配行业中,经常需要在特殊的切割工具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完成工作目标。如汽修行业中的更换发动机干式缸套,由于缺乏专用工具,常规的更换方式采取镗铣法、拉拔法或剔除法,镗铣法需拆解发动机总承,工作量大,费工费时;拉拔法需多人合作,笨重且工作粗暴,容易损伤机体及工作面;剔除法的破坏性则更大,此法造成机体损毁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长期的修理和更换汽车发动机干式缸套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验,发现,如果将损坏的干式缸套从缸套的里面将其切割开,则能把以上的问题轻松的解决掉,使更换汽车发动机干式缸套的难题变得易如反掌。但是,干式缸套直径较小,深度较大,整个缸套内部细而长,剖取干式缸套缺乏专用剖取工具。而目前在市场上看到出售和使用的切割机,体积都很大,根本无法用于干式缸套的切割剖取。现行体积较小的切割工具——角向磨光机,由于其顶部较大,握柄太粗,也无法正常使用。因而,设计制造一款小巧的专用切铣机已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更好地、更高效地更换汽车发动机干式缸套以及能在狭长的空间内做切割作业,就必须设计制造一款能够不受狭长环境影响的且能掌握自如的微小型手持式切铣机。在更换汽车发动机干式缸套时,此机在汽车缸套里将缸套切开并取出,不仅不会损坏发动机机体,而且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手持式切铣机由动力机、轴柄、传动轴或软轴、齿轮箱、齿轮箱盖、主动锥形齿轮、从动锥形齿轮、切铣片、切铣定位器、深度尺等部件组成。管状轴柄一头用螺钉固定在齿轮箱的下侧边上,一头与动力机固定连接。从动锥形齿轮横向装在齿轮箱里,从动齿轮轴的一头装在齿轮箱轴套里,另一头穿过齿轮箱盖装在箱盖轴套里。主动锥形齿轮纵向安装在齿轮箱里,并与从动锥形齿轮啮合,主动齿轮轴穿过齿轮箱的侧轴套延伸进轴柄的管腔里。传动轴或软轴安装在管状轴柄的管腔里,一头与主动齿轮轴相连接,另一头与动力机转轴相连接。切铣片安装在从动齿轮轴上,并由紧固丝将切铣片固定在从动齿轮轴上。切铣定位器通过调节环上的旋轴以及深度尺固定安装在齿轮箱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操作灵活,便于掌握。本切铣机体积较小,能够在狭长的缸套及管道里作切铣,可解决其它切铣机械难以克服的困难。
2、能彻底避免过去更换发动机干式缸套时损伤机体的现象,可减少因加工失误而产生的损失,大大提高了更换缸套的成功率。
3、能提高工作效率。过去更换一个缸套需数小时,现在使用本发明,更换缸套的时间可缩短到几分钟,提高工效数十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软轴安装时示意图。
图中1.动力机 2.轴柄 3.软轴定位器安装口 4.轴柄盖 5.齿轮箱 6.齿轮箱盖 7.主动锥形齿轮 8.主动齿轮轴 9.从动锥形齿轮 10.从动齿轮轴 11.齿轮箱轴套12.侧轴套 13.箱盖轴套 14.切铣定位器 15.调节环16.切片槽 17.旋轴 18.定位螺丝 19.深度尺 20.定位槽 21.深度线 22.切铣片 23.紧固丝 24.软轴定位器 25.槽栓 26.夹固丝 27.轴承 28.动力机转轴 29.轴柄头套 30.软轴套管 31.软轴 32.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例1:
如图2所示,齿轮箱盖6用螺钉固定在齿轮箱5上,从动锥形齿轮9横向安装在齿轮箱5内,从动齿轮轴10的一头装在齿轮箱轴套11里,另一头穿过齿轮箱盖装在箱盖轴套13里。主动锥形齿轮7纵向装在齿轮箱5内并与从动锥形齿轮9啮合;主动齿轮轴8装在侧轴套12里并穿过侧轴套12延伸进轴柄2的管腔里。齿轮箱5的外径小于50mm。
如图1所示,深度尺19固定在齿轮箱5的顶部。在深度尺19的中部横向开有定位槽20,在定位槽20的上边缘刻有深度线21。
如图1、2所示,切铣定位器14为一C形物体。在切铣定位器14的一端设有一旋轴17,旋轴17的延伸部固定在齿轮箱5的下部,使切铣定位器14能沿齿轮箱盖6的平行面作转动;在切铣定位器14的另一端,设有定位螺丝18,定位螺丝18透过深度尺19上的定位槽20并在定位槽20里进行左右移动,来调节切铣的深度;在切铣定位器14的“脊背”处还开有切铣槽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永雷,未经庄永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