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热交换同轴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3317.1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6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彭俊芳;曹显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2141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热交换 同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有色金属管材的加工装配方法,属于热交换系统流体连接管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汽车空调行业,为了节约空间,提高制冷效果,已经开始使用同轴的热交换管,现有技术的同轴管的设计方案主要为同轴的内外铝合金管中间形成纵向通道,以利于该通道间的流体和内管内的流体进行热交换。但随着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对热交换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增加同轴管体积的要求下,更有效地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同轴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热交换同轴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中间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槽,螺旋槽的表面复合有外管。
螺旋槽和内管轴向的夹角为0到89度。
螺旋槽的槽数为1到12个。
螺旋槽的槽数为8个。
有益效果:本发明内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槽,使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螺旋形表面紧密结合,形成多个不同于现有技术纵向直孔通道的螺旋形通道,低温低压气体在内管内孔内流动,高温高压液体在螺旋形通道内流动,两者逆向流动,充分进行热交换,通道个数越多,热交换面积越大,热交换效果越好。而且在通道数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现有技术的纵向直孔结构的同轴管,热交换面积至少提高2倍以上,散热效果更好,增大换热效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同轴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2中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2—内管、3—螺旋槽、a—螺旋槽3和内管2轴向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高效热交换同轴管,包括外管1和内管2,外管1中间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槽3,螺旋槽3的表面复合有外管1。
螺旋槽3和内管2轴向的夹角a为0到89度。
螺旋槽3的槽数为1到12个。
螺旋槽3的槽数为8个。
先将内管2的外表面中间部分加工成多个螺旋槽3,和内管2轴向的夹角a为0到89度,然后将外管1套在内管2的中间上,经扣押工装进行扣押,使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螺旋形表面紧密结合,形成多个不同于现有技术纵向直孔通道的螺旋形通道3,可以通过调整螺旋槽3的槽数来控制螺旋形通道的个数,个数可以由1个至12个不等,如图4中的螺旋形通道个数为8个。
低温低压气体在内管2内孔内流动,高温高压液体在螺旋槽3形成的通道内流动,两者逆向流动,充分进行热交换,通道个数越多,热交换面积越大,热交换效果越好。而且在通道数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现有技术的纵向直孔结构的同轴管,热交换面积至少提高2倍以上。
同轴管内外管都可由普通铝管获得,不必挤压出带有内齿的外管,工艺更简单,效率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太轻合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柱弹簧补偿齿轮泵
- 下一篇:新型高压泵溢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