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A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40364.0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杨俊;孙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5/12;C08L55/02;B29B9/0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abs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合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VC/A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树脂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仅次于PE的第二大树脂品种,占所有树脂用量的29%,而在我国PVC已经超过PE和PP成为第一大树脂。PVC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并且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阻燃性和电绝缘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但PVC也存在着缺口敏感、耐热性差、难加工等缺陷。利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共混改性PVC可以改善PVC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流动性,许多研究表明PVC和ABS具有中等的相容性,按一定比例共混可以获得超过纯PVC和ABS性能的PVC/ABS合金,并且具有良好的韧性、耐热性、阻燃性和化学稳定性,PVC/ABS合金可以将PVC性能提升为工程塑料,并可以在部分领域取代PC、ABS/PC合金、改性聚苯醚等工程塑料。
ABS/PVC合金的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两种树脂的相容性及组成比例是关键因素。PVC的溶解度参数为19.6,而ABS的两相结构溶解度参数各有不同,其中根据组分比例的不同SAN相的溶解度参数一般在19.0-20.1之间,PB相为17.3,因此PVC和ABS属于半相容体系,仍存在一定的相分离,研究表明当SAN中AN的含量在20-28%之间是ABS与PVC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若能控制SAN含量和橡胶相含量,则可以获得相容性良好、性能优异的PVC/ABS合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PVC/A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使用SAN和ABS高胶粉共混的方式来控制PVC/ABS合金中各组分比例,通过调整SAN和ABS高胶粉的含量可以达到不同的性能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VC/ABS合金,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PVC树脂 25-70份,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15-50份,
稳定剂 1-4份,
润滑剂 0.2-1份,
ABS高胶粉 0-40份,
填料 0-20份,
抗氧剂 0.2-0.5份。
所述的PVC树脂为硬质聚乙烯,聚合度为650-1400。
所述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中丙烯腈含量在20-30%之间。
所述的稳定剂选自铅盐稳定剂、有机锡类稳定剂、金属皂类稳定剂或环氧类稳定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铅盐稳定剂选自三碱式硫酸铅、二碱式亚磷酸铅或二碱式硬脂酸铅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有机锡类稳定剂选自月桂酸二丁基锡、硫酸二丁基锡、硫酸二辛基锡或马来酸辛基锡等。
所述的金属皂类稳定剂选自硬脂酸铅、硬脂酸钡、硬脂酸锌、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镉等。
所述的环氧类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等。
所述的润滑剂包括聚乙烯蜡(PE蜡)、氧化聚乙烯蜡、蒙旦酯蜡或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主抗氧剂为受阻酚类主抗氧剂,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烯酸十八基酯(抗氧剂1076)、三(2,4-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或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010)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ABS高胶粉为橡胶含量在60-70%的ABS粉料。
所述的填料包括碳酸钙、滑石粉或钛白粉粉状填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一种上述PVC/ABS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将PVC类树脂25-70份,稳定剂1-4份,润滑剂0.2-1份,抗氧剂0.2-0.5份,填料0-20份加入高速搅拌机中在60-80℃下混合5-10min;
(2)将ABS高胶粉0-40份、SAN类树脂15-50份按顺序分别加入高速搅拌机中继续在60-80℃下混合5-10min;
(3)通过精密计量的送料装置,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物料在螺杆的剪切、混炼和输送下充分的熔合,最后经过挤出、拉条、冷却后,制成粒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3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