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流包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1708.3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1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尚文 |
主分类号: | A45F3/04 | 分类号: | A45F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三重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包,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降低迎风面气流阻力功效的导流包。
背景技术
由于旅游休闲的风气越来越盛,买自行车来进行休闲活动的家庭越来越多,且全球的能源危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造就了环保概念的商机,商家们纷纷推出各类自行车产品,随着消费者的节能减碳的环保意识逐渐抬头,使得自行车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再只是购物、访友与运输的代步工具,且自行车具有不耗油、无噪音、无污染与使用方便等优点,更是被许多人当作健身、运动工具,甚至有些人利用自行车来作为休闲、旅游良伴。
当人们骑自行车时,若人体没有外加任何导流装置,由于身体前方为迎风面没有任何缓冲,气流将直接冲击身体前方,依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阻力会随着自行车的前进速度成正比,而影响自行车的前进速度。
因为目前尚未见到任何可供配戴于人体且具有导流作用、可降低气流阻力的背包、背袋等袋体构造或产品,爰是,本发明人基于产品不断改良创新的理念,以及祈使背包、背袋等袋体构造或产品更具广泛实用性,本发明人乃本着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实验,致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导流作用、可降低气流阻力的导流包。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导流包,包含有:
一本体,为挠性材料,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本体外表设有一弧面部,于弧面部设有一导流部;一供充气用以支撑本体的气囊,设于容置空间中。
上述导流部为鳍状。
上述导流部垂直状地设于弧面部。
上述本体设有至少一肩带。
上述肩带设有至少一可贴靠于人体表面的贴合部。
上述气囊设有一用以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泄气的气阀。
上述气囊设有一弹性体。
上述弹性体为发泡材料。
上述气囊、容置空间于相对应的表面分别设有至少一相互结合或分离的接合件。
上述接合件为魔术毡黏扣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导流包在本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本体外表设有一弧面部,于弧面部设有一导流部;而气囊设于容置空间中,且可供充气用以支撑本体;使充气后的气囊可支撑本体,当人体配戴导流包且于弧面部、导流部迎风时,例如使用者骑自行车于身体前方配戴导流包时,迎风面的气流可被导流部导开,气流可循着弧面部向外侧分散掉,以具有降低迎风面气流阻力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由背侧观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剖视图;
图6是使用者骑自行车且于身体前方配戴本发明导流包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7是本发明迎风时可以降低气流阻力的导流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气囊另一构造实施例的上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本体 11容置空间 12可开合组件
13弧面部 14导流部 15肩带
151链接组件 152贴合部 16接合件
20气囊 21气阀 22接合件
23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发明导流包设有一本体10及一设于本体10的气囊20,其中本体10外表具有导流构造,而气囊20充气后可以支撑本体10;当人体配戴本发明导流包且使其迎风时,迎风面的气流可被本发明导流包导开并向外侧分散掉,以具有导流、降低迎风面气流阻力的功效。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本体10为挠性材料以可适当地变形,本体10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1,另于本体10设一可开合组件12如拉链带,使本体10具有可以打开及关闭的开口,以便于使用者将气囊20装入容置空间11或取出。
本体10外表设有一符合流体力学原理的弧面部13,且于弧面部13设有一符合流体力学原理的导流部14,于本实施例导流部14状似鳍状且垂直状地设于弧面部13,使得弧面部13被区分为左右两区域,据此,本体10借由弧面部13、导流部14所形成的导流结构而具有导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尚文,未经陈尚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