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炉变径风口小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1538.0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宗品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宗品禾 |
主分类号: | C21B7/16 | 分类号: | C21B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变径风口小套,属于高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高炉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提高送风速度,以改善高炉炉况,提高出铁量。目前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与风口小套相关的改进技术,但是都无法实现在高炉生产过程中、在保持送风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按需实时提高送风速度。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79737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炉风口变径套,可套在风口内缩小风口面积以提高风速,但是该变径套只能在高炉开炉时或停炉休风时放入风口小套,无法在高炉生产过程中按需使用。此外,由于风口小套工作时环境温度高达1500℃-2800℃,风口小套使用寿命较短,在其使用寿命将尽时必须停炉休风更换风口小套,而停炉休风代价高昂,有碍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按需缩小口径的高炉变径风口小套,可以在高炉生产过程中在保持送风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调节小套内径,按需实时提高送风速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在解决首要技术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显著延长使用寿命的高炉变径风口小套。
为实现上述首要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炉变径风口小套,包括基本呈圆台状且具有进、出风端的小套主体,所述小套主体内设有沿小套主体中心轴延伸且具有进、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进、出风口分别与进、出风端对应,所述进风端端面面积大于出风端端面面积;其特征是,所述小套主体中部与出风端之间设有阀腔,所述阀腔由所述风道同时朝小套主体两相对径向扩展而成;所述阀腔具有分别位于风道两侧且通向小套主体进风端的两控制孔;所述阀腔内装有沿小套主体径向滑移的一对节流阀芯;当所述一对阀芯处于径向接近位置时,所述风道呈流通面被局部遮挡的节流状态;当所述一对阀芯处于径向分离位置时,所述风道呈流通面畅通的开流状态。
当需要提高送风速度时,由外部加压装置经两控制孔向阀腔内加压,使一对节流阀芯被推至径向接近位置,使风道呈流通面被局部遮挡的节流状态;该状态下,由于风道流通面面积变小,可在风道送风压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迅速提高送风速度,改善高炉内部燃烧状态。
当不再需要提高风速时,可控制外部加压装置降低输出气压,或者直接撤去外部加压装置,这样,在风道送风压力作用下,一对节流阀芯分别被推至径向分离位置,风道呈流通面畅通的开流状态,此时风速恢复至初始状态。
上述结构通过在风口小套中加设可按需移动的一对节流阀芯来改变风道流通面面积,从而实现在高炉生产过程中根据炉况调节风口小套内径,在保持送风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按需实时提高送风速度,可改善高炉炉况,提高出铁量,改变风速时无需停炉休风,可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小套主体内设有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具有位于小套主体进风端的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冷却水通道包括从进水孔延伸至小套主体出风端的进水腔、以及从小套主体出风端延伸至出水孔的出水腔;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靠近小套主体出风端的部位相互连通。
该结构中,冷却水走向为:进水孔→进水腔→小套主体出风端→出水腔→出水孔。采用该结构后,可为整个风口小套提供有效冷却,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停炉休风次数,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流动方向。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其中A为非节流状态,B为节流状态。
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高炉变径风口小套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铜或黑色金属制成的基本呈圆台状且具有进、出风端的小套主体1,小套主体1内设有沿小套主体1中心轴延伸且具有同轴进、出风口的基本呈圆台状的风道2,风道2进、出风口分别与进、出风端对应。风道2进风口截面面积大于出风口截面面积;小套主体1进风端端面面积大于出风端端面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宗品禾,未经宗品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15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