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11强聚能伸缩桨双联智能风力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2620.7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宋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树春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6;F03D3/04;F03D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即***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1 强聚能 伸缩 桨双联 智能 风力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F-11强聚能伸缩桨双联智能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一般风力发电机大多采用螺旋桨式,利用其迎风面和逆风面之差驱动发电机运行,此方式严重限止了风电大型化和充分利用风能的追求。也有立轴设计,但还是不能摆脱逆风面的副作用的影响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彻底摆脱或大量减少逆风风阻问题的,伸缩桨双机并联,强聚能,充分利用风能,智能化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立轴伸缩浆的设计全面解决了叶轮逆风所产生的阻力。所以相对的提高了风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单位面积风能的功率。并有浆翼可以任意加大设计,有利于风电大型化,实用化的优点。
2、聚能罩及双机并联的采用使风量以8∶1的比重进入进风道进行压缩。再经双机外转筒以双半圆钳入进风道,使风道变窄形成喉管加速效应,从而使双机桨翼获得高压、髙速、气流冲击,其优点是:聚能效果好作功效力髙。风能利用率高、可微风作功。节省材抖降低制造成本。
3、本机组本着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机组双外侧设计安装的二个压力气流向心稳定仓,其优点是:充分利用风能保持机组运行的智能稳定性。
4、360追风系统及加压尾翼的应用使机组智能化自动追风,强有力,敏感性及高的加压尾翼以360度将机组入风口时刻对准最强风向。其优点是:风能、智能、自动化,可靠、灵敏度高。同压力气流向心稳定仓及机组调速器组合,构成本机组的风能智能化自动操纵系统。
5、本机组设有双机组桨翼同步器。其优点是:保证双机桨翼运行至同心点时双桨垂直水平闭合。以保证进风道内不漏风使气流保持稳定、稳压,均匀作功,使双桨翼同时获得最大风源动力。使双机作功均衡同步。
6、本机组设有飞锤离心式机组转速调速器。其优点是:智能执行人为限定转速,同360系统共同形成智能调向,调转速,可靠运行无人看守操作的高度自动化机组。由手本设计的机组体小、功率大、可移动、高度自动化操纵系统。可更加广泛的实际应用于多种领域,如:小区楼顶发电站,工厂楼顶、山顶塞外军营、野外及广阔的农村可以村为单位建此发电站,实行风、网互补用电。农民可将8-10千瓦可移动风机组搬到地头,实现无排放、无能耗的电气化作业,耕作后搬回。海上可建超大型风力发电站,还可以装备船上实现风柴混合动力驱动等美好前景。
附图说明
图一是:F-11强聚能伸缩桨双联智能风力发电机府剖图
图二是:外转筒结构侧剖示意图
图三是:风机伸缩桨及同步器及调速器结构正剖图
图四是:风机前聚能罩及桨翼正面图
图五是:风机联组构架及360追风旋转结构侧剖图
图六是:双联风机360追风加压尾翼侧-府示意图
图七是:双联风机飞锤离心式调速器正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机组设计为F形整体构架如图五所示及1+1双机并联形成强聚能风道如图一所示。故称为。F-11型。
聚能风道、由图一/1、聚风罩,12、导风橡胶扳11、伸缩桨外转筒,10、风速调节阀扳组成。其聚风罩内侧以45度向外侧延伸成內小外大扇形进风道,伸缩桨外转筒以双半圆钳入进风道二侧形成喉管形进风道。其功能是风能以8∶1的比例进入进风道并进行自然压缩,通过窄道时产生喉管加速效应。此时的风能以高压,高速冲击机双机组伸出至前止点、并封闭进风道的桨翼旋转作功。如图四/1.2.3.所示。风速调节阀扳设于进气道出口中部。根据调速器的指令开启或关小出风口,以调整机组转速。并设有手工操作停车手抦用以维护检修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树春,未经宋树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桌冰箱
- 下一篇:一种前置压喷式微型节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