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自动正洗和反冲功能的浮力式中空纤维膜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0358.2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威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B01D65/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反冲 功能 浮力 中空 纤维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针对如何将中空纤维膜组件,直接放置于污水或微污染水的原水池中进行膜过滤;这是个空白。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中空纤维膜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水处理产业;用这种过滤材料生产出的各种中空纤维膜组件,已广泛地应用于处理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和对海水、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中水等微污染水进行深度水处理的超滤过滤工艺中。
膜生物反应器MBR用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固定安装在一个盛装着被处理污水的特制膜箱中;目前,还没有直接置放于污水原水池中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来对污水进行膜过滤。
对微污染水进行超滤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是靠原水自身压力或增压泵把微污染水泵入后,进行外压式的膜过滤;目前,也没有直接置放于微污染水原水池中,进行负外压膜过滤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发明内容
污水和微污染水的原水水质、处理要求、工作环境千差万别,填补上述空白,无疑使中空纤维膜组件,在这两个应用领域中的因水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适应能力更强,从而取得更佳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填补这项空白,即研发出能直接放到原水池中,对原水进行负外压膜过滤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总体思路是:
1.把MBR置于膜箱箱底、用来固定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沉底式膜支架,改造成浮力支架,让中空纤维膜组件漂浮在水中,让其能直接放到任一个原水池中,进行膜过滤;
2.MBR的膜丝结构,是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集水管上,形成或如帘状、或如柱状的组件;本发明则将其改造成一个形如一把散落的长发式的膜丝结构;方法是把各根膜丝上端的外表面用树脂和集水管固定在一起,而将各根膜丝下端的空腔一一一用树脂封死;这样一来,漂浮在原水池中的膜组件的每根膜丝都悬掛在水中,每根膜丝都会因原水的波动而动,达到自动清洗膜丝外表面上污物的目旳;
3.MBR用输水管道,把中空纤维膜组件集水管的出水口和抽吸泵的进水口直接连起来;现在进行这样的改造:在输水管道上串连上一个带压力储水罐的取水器,这个压力储水罐的上部为空气压力舱,下部为水舱;于是,抽吸泵的每一次啓动,都会把膜过滤后的第一股清水储存于水舱,与此同时空气压力舱中的压强也随之加大;每当抽吸泵仃止运转时,水罐的清水在空气压力舱压力的作用下,将被打回每根膜丝的内腔,从而对中空纤维膜组件进行一次自动反冲冼。
根据上述的总体思路,便获得了如图1所示的实现本发明目的的下述具体技术措施:
所述有自动正洗和反冲功能的浮力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浮力架(A)、丝膜组件(B)、罐式取水器(C)和气流单向阀(1)、压力电源开关(2);
所述浮力架(A),由浮球(A1)、连杆(A2)、环形支架(A3)构成;
浮球(A1)上有凹形接头(A11),连杆(A2)的两端为凸形接头,环形支架(A3)上有均匀分布的或3个、或4个、或5个、或6个凹形接头(A31);
所述丝膜组件(B),由膜丝带(B1)、膜丝外表皮连结体(B2)、膜丝內腔封堵体(B22)、集水管(B3)、集水管出水口(B4)构成;
所述罐式取水器(C)由压力储水罐(C1)和附件气流单向阀(1)、压力电源开关(2)构成;
压力储水罐(C1)的内胆,被胶皮(C11)分成两个腔室:下部为水舱(C12)、其下端有取水管口(C121);上部为空气压力舱(C13)、其内有出水管(C131);
出水管(C131)是个三通,其下端口(C1311)与水舱(C12)相通,其上端伸出了空气压力舱(C13),有一个接泵端口(C13 12)与抽吸泵的进水口相连、另一个接阀端口(C13 13)与气流单向阀(1)相连;
空气压力舱(C13)的上壁配有气塞(C134),并有接口(C135)与压力电源开关(2)相连;
胶皮(C11)与空气压力舱(C13)内壁、出水管(C131)外壁密结;
具体特征是:
浮力架连杆(A2)两端的凸形接头,分别与浮球(A1)的凹形接头(A11)和环形支架(A3)上的凹形接头(A31),一一相连结;
罐式取水器(C)的压力储水罐(C1),放置在环形支架(A3)之上;
压力储水罐的水舱(C12)的取水管口(C121)与丝膜组件(B)的集水管出水口(B4)相连;
压力储水罐的空气压力舱(C13)出水管上的接泵端口(C1312)与抽吸泵的进水口相连;
压力储水罐的空气压力舱(C13)出水管上的接阀端口(C1313)与气流单向阀(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威,未经刘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