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媒体放声系统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6163.5 | 申请日: | 201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王洪兴;贺晶;周荣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研发(南京)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媒体 放声 系统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声系统及其驱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媒体放声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多媒体视听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体验终端设备,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其放声系统的性能要求。
相关技术的多媒体放声系统包括产生驱动信号的驱动模块和接收载运信号并发声的扬声器模块。然而,相关技术的多媒体放声系统其扬声器模块而在低频发声方面存在不足,其低频声学效果差,无法满足用户对其低频效果的要求。
因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多媒体放声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声学性能更优的多媒体放声系统其及驱动方法。
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媒体放声系统,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媒体放声系统,其包括共振介质和置于所述共振介质上的多媒体单元,所述多媒体单元设有扬声器模块和与所述扬声器模块电连接的产生音频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模块。其中,所述多媒体放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多媒体单元上且与所述共振介质相接触的若干低频振动器,所述驱动电路模块与所述低频振动器电连接。所述扬声器模块接收所述驱动电路模块提供的高、中频驱动信号发出高、中频声音,所述低频振动器接收所述驱动电路模块提供的低频驱动信号并与所述共振介质一同形成产生低频声音的共振体。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模块与所述扬声器模块及所述低频振动器之间还设有分频器,所述分频器将所述音频驱动信号分频为高、中频驱动信号和低频驱动信号。所述分频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扬声器模块及所述低频振动器电连接并将所述高、中频驱动信号输出给所述扬声器模块,将所述低频驱动信号输出给低频振动器模块。
优选的,所述低频振动器位于所述多媒体单元与所述共振介质之间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多媒体单元上。
优选的,所述低频振动器设有四个,其均匀设置在所述多媒体单元的四个角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低频振动器为骨导受话器。
优选的,所述分频器与所述扬声器模块及所述低频振动器之间还设有功率放大器。
一种如本发明所述的多媒体放声系统的驱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多媒体放声系统,该系统包括多媒体单元和置于所述多媒体单元上的若干低频振动器,所述多媒体单元设有扬声器模块和驱动电路模块;
提供一共振介质,用于放置所述多媒体放声单元并与所述低频振动器共同形成产生低频声音的共振体;
将所述多媒体放声单元放置在所述共振介质上,使所述低频振动器均匀分布在所述多媒体放声单元上且皆与所述共振介质相接触;利用所述驱动电路模块产生音频驱动信号,通过所述扬声器模块接收所述驱动电路模块提供的高、中频驱动信号从而发出高、中频声音,通过所述低频振动器接收所述驱动电路模块提供的低频驱动信号并使所述低频振动器与所述共振介质一同形成产生低频声音的共振体,从而发出低频声音。
优选的,提供一分频器,用于接收所述音频驱动信号后将其分频为高、中频驱动信号和低频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高、中频驱动信号输出给所述扬声器模块,将所述低频驱动信号输出给所述低频振动器模块。
优选的,所述低频振动器为骨导受话器。
优选的,所述分频器与所述扬声器模块及所述低频振动器之间还设有功率放大器,通过所述功率放大器将所述高、中频驱动信号和所述低频驱动信号放大并得到放大后高、中频驱动信号和放大后低频驱动信号,再将所述放大后高、中频驱动信号输出给所述扬声器模块,将所述放大后低频驱动信号输出给所述低频振动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媒体放声系统其声学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媒体放声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媒体放声系统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媒体放声系统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的,以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桌面上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研发(南京)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研发(南京)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61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